2013年10月23日 星期三

全國版) - (尋找最美鄉村·最美鄉鎮 外伶仃村向海而興 “桃花源”里漁家樂

"就沖著文天祥《過零丁洋》那首詩,迷你倉我們來了。"周末,在廣州上班的張女士和公司近50名同事一同踏上了珠海外伶仃島,"想一睹真容"。擔杆鎮外伶仃村是外伶仃島的中心村,背山臨海。它的美,美在環境。外伶仃村的美,美在文化。這裡曾留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史詩,也傳承了"北帝誕"海島民俗文化,在這裡,村民們共享文化活動中心、農家書屋。外伶仃村的美,美在村民生活幸福感的提升。這裡的義務教育入學率、社保參保率均達100%。因為向海而興,外伶仃村大力發展海上垂釣、漁家樂等特色產業,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一張海島美麗鄉村的畫卷正在徐徐展開。生態優先休閒旅遊的"世外桃源"珠海有"百島之市"的美譽,外伶仃島位於珠海市東南部,面積4.23平方公里,距澳門、珠海市區26.5海里,距深圳35海里左右,距香港長洲島6海里,距香港九龍尖沙咀11海里,是珠海市唯一可以看見香港市中心的地方。從珠海香洲港碼頭坐游輪前往外伶仃島,耗時約1小時40分鐘。當輪船逐漸駛離碼頭,海水漸深漸綠,船還未及靠岸,一幅風景圖已經呈現在遊客眼前。"帶著愛人、單反去旅行,你負責微笑,我負責拍照。一輩子不長。"遊客們一邊忙著拍照,一邊在微博上曬著幸福和感動。也有人在離島後熱心分享遊記,稱外伶仃之旅"讓人幸福感爆棚"。遊客們最留戀的,是外伶仃的自然美。因為沒有過度開發,外伶仃島至今保持著最原始的自然風貌。在山頂看日出、海邊吹風看日落、垂釣、游泳、滑浪,也是網友們推薦在島上最值得做的幾件事。獨特的"海島休閒綠道"也是外伶仃的一條風光畫廊,從海邊到山頂,綠島銀灘、聽濤小道、盤山森林休閒道路和山頂巨石群遠眺景點,為遊客們提供了休閒旅遊的"世外桃源"。在外伶仃島的主峰——海拔311.8米的伶仃峰,從山上往下看別有一番景致,伶仃洋上的海島星羅棋布,就如同一盤棋局散佈在棋盤之上,"萬山棋局"的美景一覽無遺。"清風藍天、清水綠地、清潔城鄉"的生態品質,是外伶仃村一直以來的堅守。它也因此獲評廣東省衛生村、珠海市生態文明村,並在去年被納入珠海市第一批名村建設範圍。結合珠海幸福村居建設,外伶仃村又以垃圾汙水處理、村莊綠化、社區公園和村牆體立面改造等項目建設為重點,進一步改善村容村貌,優化人居環境。漫步于外伶仃村的村道,乾淨整潔、綠樹成蔭,不少遊客感慨"小漁村也挺有城市的感覺"。外伶仃村書記潘進介紹,通過張貼宣傳畫、電視插播、電子屏滾動播放等多種渠道進行廣泛宣傳,村民的環保意識也在不斷提高。未來,外伶仃村還將通過立體綠化的推廣,打造綠色環保海島村。文化傳承"北帝誕"打造旅遊文化盛宴"漁舟唱晚",是外伶仃漁民最真實的生活寫照。在外伶仃島的小港灣邊上,每天停泊了數十條漁船,漁民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小島生活平淡安靜,隨處可感受到濃濃的漁民生活氣息。來自江蘇的陳先生,此次是慕名而來。在他的行程中,外伶仃島是他和妻子環游世界的其中一站。他說,每到一個城市,他們更希望瞭解當地人的生活、當地的文化,"感覺這才是最有魅力的"。在省內的諸多海島中選擇外伶仃休假,在廣州上班的張女士給出了同樣的理由——特色文化。"就沖著文天祥《過零丁洋》那首詩,我們來了。"外伶仃島地處香港外圍的伶仃洋上,mini storage古以來就是軍事要塞。"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民族英雄文天祥的英雄氣概至今在伶仃洋上回響。外伶仃島也因此成為一座歷史名島。島上的摩崖石刻,見證著這段蕩氣回腸的歷史。在外伶仃村,另一大本土特色文化當屬"北帝誕"民俗活動,這也是外伶仃島每年最大的群體性活動。坐落于半山的玄武大帝像座,在珠三角一帶遠近聞名,香火不斷。相傳玄武大帝屬於水神,位於水源之上,外伶仃島人靠海謀生,漁民奉祀玄武大帝,祈求他控制水源多寡,使水安好流向南方,促進農業、漁業、貿易暢順。在漫長的歲月裡,玄武大帝都是漁家人的精神寄托。今年4月,擔杆鎮成功舉辦了玄武帝誕辰祭祀活動暨特色民俗風情文化旅遊節,以"北帝寶誕,福蔭百島"為主題,將旅遊節活動延續到年底。活動共吸引了來自珠港澳1000多名信�、遊客及當地漁民參加。大型文化活動的舉辦,提升了漁民的凝聚力,也提高了外伶仃島的知名度。但村民們享受的文化大餐,遠不止如此。傍晚時分,碼頭小廣場,當地居民齊聚一起,悠閑地跳著廣場舞;圖書館、屋頂網球場、籃球場、室內乒乓球場和羽毛球場,因為免費開放幾乎每天爆滿……在這座"迷你島"上,文化生活多姿多彩。和諧發展海上精品漁村共建共享景色美了,環境好了,遊客自然紛至遝來。2012年,外伶仃島上島人數達到11萬人,今年暑假期間,最高峰時一天到外伶仃島的航班達到了10班次。"這裡沒有淡季。"在潘進看來,外伶仃的客流"大有文章可做",島上的空氣、風光還有人文資源,都是對客商們最大的吸引力。外伶仃村只有50戶村民,戶籍人口151人,其中常住島籍人口43人,流動人口292人。幾年前,唐女士來外伶仃島旅行一下就愛上了這個地方,後來她和朋友籌錢,在這裡買下了兩套房,一直當做家庭旅館來經營,"等老了就到這養老。"唐女士很滿足。原住民中也有人看到了商機,不離土不離鄉,成為了島上的"致富之星"。外伶仃村的村民陳呂今年已經67歲,早在1991年她就在島上開起了一家小型麵包店,也因此賺到了餐飲行業的第一桶金。陳呂的成功,也帶動了其他村民的積極性。隨著內地遊客海島游的升溫,各種中高低檔餐飲紛紛而起,現在島上已經有十幾家餐飲店,生意越來越紅火。這是一種雙贏的局面。在海島大開發的背景下,外伶仃村也在"趁著東風"對海島配套設施進行完善。根據珠海創建幸福村居"一村一品牌"的要求,外伶仃村在特色產業發展上重點打造海島休閒漁業觀光船和開發漁家客棧。兩者的共同之處,在於為村集體和相關從業人員帶來穩定的經濟收入。其中,2艘遊艇式玻璃鋼休閒漁業觀光船預估一年可盈利180多萬元;由26棟石頭屋改造的漁家客棧將整體對外承包經營,未來可提供近70個標準客房,140個中檔旅遊接待床位。根據新出爐的《外伶仃村幸福村居規劃》,至"十二五"期末,外伶仃村漁民人均年收入力爭達到2萬元,年遞增10%以上。實現共同富裕的同時,外伶仃村致力于加大民生事業的投入,養老保險實現全覆蓋,高齡老人還可獲政府每月100—150元的高齡津貼。目前,外伶仃村還在加快推進水、電、氣、通信、電視網絡等漁村基礎設施建設,"讓村民一天比一天更幸福"。南方日報記者 向松陽圖片說明:依托海島旅遊,外伶仃島致力打造精品漁村。南方日報記者 張由瓊 攝迷你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