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9日 星期二

龍城藥房鬧雙胞

OL至愛、屹立尖沙咀加連威老道逾半世紀的龍城大藥房,文件倉近月被對面街的藥房搶先向商標註冊處申請,欲把「龍城」的老字號據為己有。 本刊發現,膽敢向老行尊挑機的申請人,原來是一名只有三十多歲的藥房東主。除了搶註,他更於今年初在龍城老舖對面,打對台開設名為「名城」的藥房,明顯衝�龍城而來。該東主接受本刊訪問時直指,龍城多年來未為商標註冊「好蠢」,又聲稱搶註只為「貪得意」及「保障自己」,申請一旦成功,將以註冊成本價租出「龍城」商號予原主。 對搶註懵然不知的龍城藥房店長得悉事件後,痛斥對方以陰招爭生意,正研究如何反擊,為保老字號,勢掀一場商標爭奪戰。 龍城藥房在尖沙咀加連威老道經營六十五年,以薄利多銷吸引大批OL幫襯,近年更被內地旅客熱捧為訪港「必到蒲點」,慕名而來的人絡繹不絕,每天都出現逼爆舖的場面。 「在百度網站隨便搜索一下也知道,龍城的『性價比』最高(貨品最抵買)。」來自北京的遊客孫浩然來港五天,出發前做足準備,知悉龍城大藥房出名便宜,在離港前一天特意和女朋友到來掃貨,花了五千多元狂掃化妝品和藥物,滿載而歸。 除了遊客知道「龍城」的寶號,亦有人對這個商號虎視眈眈。本刊發現,商標註冊處一年多前接獲有關「龍城」商標註冊的申請,但申請人不是龍城藥房大股東鄺偉鴻,卻是三十多歲男子李景華。 商標註冊處文件顯示,該處於三個月前,已發出首份審查報告,要求李景華在明年初前提交書面陳述,證明其申請符合有關規定。有關文件列明,今次商標專利申請只限制醫藥領域,申請一旦成功,所有醫藥商店必須得到李景華批准,才能使用「龍城」商號,包括龍城大藥房。 根據公司註冊處資料顯示,李景華並非龍城藥房股東,卻坐擁一個小型藥業王國,旗下有十一間公司,包括六間分布在元朗、尖沙咀及銅鑼灣的藥房,其中今年三月初開業的「名城藥房」,正正位於加連威老道、龍城藥房斜對面,與老字號打對台經營。 龍城店長:咁陰毒 那邊廂,龍城藥房對有人搶先註冊仍懵然不知,記者帶同相關文件查詢,店長鄺小姐才如夢初醒,「老闆已八十幾歲,好多年前定居外國。藥房上了軌道,日常運作都係老員工搞,但老闆同我們點識知識產權?所以一直無註冊,如果你唔講,個招牌落到別人手,我們無�份工仲懵盛盛。」 在龍城打工逾廿年的她表示,今年初已留意到名城藥房進駐加連威老道,「都聽過行街推銷員講,他們(名城)想打我們才在這�開舖,以為都係價錢上爭生意,無諗過他們咁陰毒。」 龍城藥房大股東鄺偉鴻,在尖沙咀經營六十五年,初期主力賣藥,後來見附近寫字樓漸增,才引入個人護理用品,吸引大批上班族光顧,並漸漸轉攻護膚及化妝品業務,從全球各地引入不同種類和品牌的行貨及水貨,憑�貨真價實的口碑,生意愈做愈大。 據資料顯示,龍城為鄺偉鴻賺得多桶金,他是六間公司的董事,以個人及公司名義持有四個物業,包括加連威老道四十一C及D的兩個住宅單位、海怡半島一個單位,物業當中以九九年買入的龍城藥房舖位最值錢,地舖連閣樓市值逾億元。 簡陋裝修降成本 「羊毛出自羊身上,要做到咁抵,因為我們將營運成本減到最低,這�的裝修咁多年都無變,而且我們同廠商合作多年,交情好,入貨也平過人。」鄺小姐慨歎在自由行帶旺下,全港藥房數量大增,惡性競爭加劇,陰招防不勝防。他們知道旺角、銅鑼灣及上水多間藥房也冒充其商號,不少旅客被混淆視聽,以為龍城藥房有分店,所以他們已在店外張貼告示,表明「龍城」只此一家。 「老闆只想這間老店養活一班做了二、三十年的員工,從沒有開分店。行家之間各有各做,有人冒名都唔同他們計較,但如果名城搶我們個名,仲要我們用錢租番來用就好離譜存倉哪有這個道理?」鄺小姐稱,會請示老闆及諮詢法律意見後,才決定如何反擊。知識產權署拒絕回應搶註「龍城」事件,但發言人強調任何申請如被人質疑其意圖,商標註冊處會主動提出撤回。法例為保障商標原有人的權益,規定商標申請期間或註冊後,原有人有權提出反對或撤銷其申請。 今次搶註事件未分勝負,但本刊翻查裁判法院文件發現,跟李景華同名同姓的藥房東主,在○六年曾捲入一宗非法售賣第一部毒藥案件。其一名曾在名城工作的前員工對本刊爆料稱,懷疑名城藥房有出售未經註冊藥物,當中以一款由印度生產的肺癌標靶藥Gefitinib(吉非替尼)最受歡迎,但為掩人耳目,只售予內地人。 疑賣非註冊藥 記者佯裝內地旅客到尖沙咀名城藥房以普通話查詢,店員馬上表示每瓶售三千九百八十元,較已註冊標靶藥(約售一萬七千元)平近八成,如供應商有貨可為記者訂貨。及後記者再以廣東話查詢該藥,店員卻堅稱無出售吉非替尼。 同時,記者以顧客身份欲買北京同仁堂安宮牛黃丸,店員隨即遞上紅色錦盒包裝的安宮牛黃丸,細看下才發現該藥的生產商是南京同仁堂,而非較馳名的北京同仁堂,店員推說兩者配方一樣,只是產地不同而已,「南京的平兩成多,效果都一樣的。」 李辯稱貪得意 本刊連日追查也未見李景華在旗下藥房現身,直至上周五他終於在元朗住所附近露面,他甫見記者,即拔足狂奔上的士離去。記者輾轉以電話聯絡到李景華,他不諱言正在申請將「龍城」商號據為己有,還反指:「他們不註冊係他們蠢!」 對於搶註是否有違商業道德時,他改口說:「我係貪得意,想試�香港的註冊制度有冇漏洞,而且有人同我講咁做可以保障到我。你知啦,龍城就在我對面,競爭一定有,佢又做到咁出名,你可以當我小人之心。」 在香港,進行商標註冊可以自助形式下載申請表格,申請費低至一千三百元,但聲稱只為「貪得意」的李景華承認,花費六千元聘用專業代理人提出申請,相當落本兼認真。他更透露申請成功後,會以六千元租出「龍城」商標的使用權予原有人。 至於名城藥房疑售賣非註冊藥物,李景華堅決否認。腫瘤科專科醫生潘智文表示,印度製肺癌標靶藥抄襲專利配方,療效成疑,甚至會出現過敏,呼籲市民切勿服用。 �生署回應指,印度生產的「吉非替尼」未經註冊,任何人非法銷售或管有未經註冊的藥物,一經定罪,每項罪行最高罰則為罰款十萬元及監禁兩年;另由於吉非替尼是處方藥,市民必須出示醫生紙,藥房才能合法售賣。 龍城與其他店舖 價錢大比拼 無論是OL還是自由行,都視龍城為化妝品的尋寶勝地,除了因為貨品多元化外,價錢平亦是一大考慮,記者格價後發現,龍城雖不算是平絕全行,但貨物的平均價格(尤其是潔面產品)較其他店舖低。 中港搶註案頻生 香港曾發生不少搶註個案,在過去三年,商標註冊處接獲八宗懷疑被搶註的報告,當中以板前壽司的商標爭奪較為人熟悉。兩名股東潘嘉聞及鄭威濤因意見不合,先後將「板前」進行註冊,高等法院在今年五月終裁定商標歸鄭所有。 由於商標保護有地域限制,中港兩地亦經常爆出搶註案,例如香港榮華的商標,在內地被人搶先註冊,香港公司花近十年才奪回老字號。服裝連鎖店G2000遇過類似問題,內地早有人將「2000」商標註冊,並反告G2000侵權,雙方展開連場訴訟,G2000被裁定要賠償二千萬元,該公司不服提出上訴,至今仍未有定案。 事實上,不少耳熟能詳的名字已被人註冊,本刊在商標註冊處檔庫發現,周潤發、我愛你、I LOVE YOU等商標已被註冊,有業內人士相信搶註者未必是自用,而是等待時機將這些商標出售給生產商圖利。 撰文:林賽香、李志榮︱攝影:黃德堅、林崢設計:陳孝保 儲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