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31日 星期四
中創信測憑什麼當“犀利哥”
對於中創信測如此高漲的股價和出鏡率,儲存市場頗有爭議,有市場人士認為,這些資金瘋狂炒作的只是一個借殼概念,而非一桌盛宴。中創信測最近著實火了一把。自其9月27日複牌截至10月24日,股價累計漲幅達171%,穩居近一個月A股漲幅榜首。其間接連12個漲停,超越前期的"漲停王"天舟文化。如此瘋狂的暴漲顯然得益于其發佈金額高達269億元的重大資產重組,擬以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北京信威96.53%股權,對應股份31.26萬股,同時向特定投資者發行5.17億股募集約40億元配套資金,用于未來主營業務發展。與此同時,在最新發佈的2013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名單中,借殼方信威通信的董事長王靖以85.4億元人民幣的淨資產躋身第94位。漲勢犀利遭質疑頂著"A股史上最大借殼"的光環,在過去的12個交易日里,中創信測累計漲幅高達213.96%。268.88億元的資產注入,對於中創信測不足6億元的總資產來說,頗有點"蛇吞象"的意思。在這一路暴漲之後,中創信測趁熱打鐵,于近日推出其歷時一年研發成功的iProbe系列新一代網絡智能探針產品,該產品是一款針對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提供實時全量數據分析的智能探針產品。新產品解決方案可以廣泛應用在通信網和金融、交通、安全、教育、電子商務等諸多互聯網與移動互聯網所涉及到的領域。與此同時,中創信測還宣佈與美國soasta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後者于2007年在硅穀成立,是雲測試的鼻祖,曾推出業界首個端到端移動應用測試平台,目前全美前十名的電商平台都在使用其服務。對於中創信測如此高漲的股價和出鏡率,市場頗有爭議,有市場人士認為,這些資金瘋狂炒作的只是一個借殼概念,而非一桌盛宴。被不少人士推崇的將給公司帶來可觀利潤收入的McWiLL無線通信技術,首先受到業界質疑。據瞭解,信威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McWiLL無線通信技術7年來並未出現大範圍商用,這一技術在海外市場的發展自2011年才開始,目前尚無足夠的數據考證其真實收益。面對這一"燙手山芋",此前一直為遊資所在的券商營業部熱捧的中創信測,終於迎來了一個"正規軍"。龍虎榜數據顯示,在中創新測第11個漲停後的"開板"當天,中信證券總部(非營業場所)赫然出現在中創信測買入營業部榜首之位,買入金額高達2479.76萬元,跟隨其一同買入的還有中山證券、西南證券等營業部。被指營收突增水分大除了無線通信技術,中創信測又被披露稱其借殼公司營收突增水分大。根據重組預案,2012年度信威通信的營業收入為9.15億元,2013年1月-6月為19.89億元。也就是說,僅半年時間,該公司便創造了比去年一整年多出10.74億元的營業收入。當然,營業收入大幅增長並無不妥,不過值得關注的是,這筆營業收入主要表現為應收賬款。這不得不迷你倉人對其實際的經營能力產生懷疑和擔憂。資料顯示,北京信威通信2012年期末應收賬款為5.55億元,2013年6月30日應收賬款為24.91億元,即今年上半年暴增了19.36億元的應收賬款,增幅達348.83%。而信威通信2012年和2013年上半年的營業收入累計為29.04億元。這也意味著,在過去的一年半里,信威通信85.8%的營業收入是屬於應收賬款。反映在淨利潤上的情況亦是如此,北京信威2012年度的淨利潤為4.91億元,2013年1-6月為16.79億元。若以同期數據對比,今年上半年的淨利潤增長了近6倍。一位分析人士直指借殼方北京信威存在虛增資產的可能。其結合該公司的財務數據表示,北京信威2012年和2013年上半年營收基本上全是應收款項,其目前經營上基本沒有現金流入,營收和利潤均以虛賬為主,存在為上市提高估值而財務造假的可能。目前,信威通信借殼中創信測的重組正在等待相關部門的審核,能否獲得核准仍待觀察。但暴漲的股價畢竟蘊含著不少風險,投資者還需清醒以對。暴增背後危機重重拋開北京信威是否存在虛增資產不說,該公司巨額應收款的收回和為買方提供的貸款擔保存在的風險就足以讓投資者勒緊心弦。據資料顯示,北京信威24.91億元的應收賬款集中度很高,主要是為烏克蘭項目供應設備及軟件,應收中國成套工程有限公司的貨款約22億元。而該筆貨款的支付期限卻一推再推,由最初的2013年6月30日前推遲至12月31日前,並允許分批支付。而主營業務收入分別主要來自于對柬埔寨和烏克蘭等海外客戶的通信設備及軟件銷售。此外,北京信威還為設備及軟件的外國買方融資提供了擔保,且擔保金額巨大。公告顯示,北京信威在柬埔寨項目上為買方的融資以存單質押方式提供共計20.05億元的擔保,而買方還款義務將依靠項目建網後的運營收入逐步履行,還款周期較長。加上遙遠的異國他鄉,無疑給信威通信的業務發展帶來希望,同時也存風險。重組預案提示稱,因海外客戶所處國家和地區的政治風險、法律政策風險、市場風險、項目運營風險以及匯率風險等因素都給買方的償債能力帶來不確定性,因此信威通信可能會面臨因買方的貸款債務違約行為而承擔損失。而且,信威通信主營業務收入在最近兩年均分別依賴單一客戶,雖然信威通信正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但未來若無法持續獲取大型項目訂單,不排除業績出現大幅波動的可能。一位行業分析師就表示,在看過中創信測的重組預案後,總感覺信威通信海外業務的路徑不是很清晰。對此,還有市場人士認為,國外的市場環境較為複雜,擔保難免存在較大的風險,如果買方的貸款違約,北京信威勢必將承擔巨大的損失。在操作層面上,盡管中創信測股價或會繼續保持強勢,但是風險性也在不斷增大,建議風險承受能力較低的投資者介入還需要保持謹慎。儲存倉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