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7日 星期日
電子銀行進入井噴期 招行衝擊萬億交易量
得益于互聯網金融蓬勃發展,迷你倉電子銀行"家族"也不斷發展壯大。近年來,除了"大家長"網上銀行外,手機銀行、Pad銀行、微信銀行等電子銀行新型業態、創新業務層出不窮,目前,上市銀行的電子銀行交易替代率普遍超過70%。其中,依托移動終端的"指尖"金融發展尤為迅猛。各銀行手機銀行的用戶數量、交易規模、活躍度的增幅和增速遠大於其他業務。在業內人士看來,因為要適應客戶不斷變化的習慣和需求,依托互聯網金融的特性,與之關聯最為緊密電子銀行業務必然要不斷地推陳出新,其本質始終在於提供更優質的銀行服務。服務不間斷電子銀行的突飛猛進與移動終端的發展不無關係。現在,無論何時何地,由網上銀行、手機銀行、iPad銀行、微信銀行等成員組成的電子銀行"家族"都可以不間斷地為人們提供銀行服務。中國互聯網中心發佈的第3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12月末,我國網民規模達5.64億人,互聯網普及率為42.1%;其中手機網民規模快速擴大,達到4.2億人,超過台式電腦成為上網第一終端。得益于智能手機、3G網絡和雲計算等業態的發展,移動金融、手機支付在近兩年裡迅速崛起。而對市場反應敏銳的銀行業也順應趨勢,紛紛開始在該領域跑馬圈地,搶佔市場。據筆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工行、招行、浦發、民生、寧波等50余家銀行推出了手機銀行客戶端。其中,有的銀行還針對不同的手機系統推出了多個版本,以招行為例,就有包括iPhone版、Android版、JAVA版等5個版本。從今年銀行的半年報來看,各銀行手機銀行的用戶數量、交易規模、活躍度均較2012年有大幅提升。從有披露手機銀行業務的9家銀行半年報來看,手機銀行累計用戶數量已超過3.4億。以招行為例,截至2013年6月30日,其手機銀行累計交易金額達4,208.00億,同比增長228.49%。手機支付累計交易金額為127.19億元,同比增長248.85%。其中,手機銀行及手機支付累計交易筆數及交易金額均已超過2012年全年水平。此外,繼手機銀行、iPad銀行後,微信銀行等電子銀行新業態也日益走進人們的生活。今年下半年以來,招行、工行、交行、中信、光大等均開通了微信銀行服務平儲存。除了提供包括業務咨詢、自助查詢、轉賬匯款、預約辦理等銀行服務外,不少銀行還試圖結合微信的特點推出特色服務,例如二維碼支付、"搖一搖"付款等。"近五億的微信用戶,有需求、有市場,微信銀行便應運而生了。"招行零售銀行部人士認為,在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大環境下,電子銀行肯定還會衍生出更多的新型業態和創新業務,其本質始終在於提供更優質的銀行服務。再造新優勢如果說以前電子銀行還只是物理網點的補充,那麼如今,它儼然已經成為商業銀行的"左膀右臂"。而長期來看,電子銀行的發展更將成為商業銀行轉型的關鍵一環。從2013年銀行中期業績報告來看,16家上市銀行的電子銀行業務都有較大幅度的增長。目前,這些銀行的電子銀行交易替代率普遍超過70%。其中,招商銀行替代率保持行業第一,電子銀行替代率為91.85%。與此同時,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興業銀行、光大銀行、浦發銀行等位於第二梯隊,除光大銀行,均達到70%以上。而四大行與股份制商業銀行之間的差距也並不明顯。從有披露電子銀行業務收入的三家銀行來看,其增幅都遠超其他傳統業務。據半年報顯示,中信銀行網絡銀行中間業務收入同比增長56.17%,而農行、建行在上半年已完成去年全年電子銀行業務收入的60%。事實上,推動電子銀行發展的最大優勢不僅在於給銀行帶來了"增量"業務,更減少了運營成本。以招行為例,截至2013年6月末,電子銀行非現金業務替代率為91.85%,其中,網上銀行/手機銀行替代率88.23%,相當于節省817個網點和6058個櫃員,較去年增加96個網點和723個櫃員,每年可節省大量運營成本。而長期來看,電子銀行的發展勢頭更不容小覷。以招行為例,其網銀專業版從1000億到10000億經歷了6年的發展時間,而手機銀行預計僅需2年左右的時間。目前,招行手機銀行每月登錄量已經達到了網銀專業版的75%,預計到2013年底的交易量將達到10000億。上述招行零售銀行部人士表示,因為抓住互聯網革命帶來的機遇,網上銀行曾帶動了招行電子銀行業務的大發展;而如今,只有敏銳洞悉互聯網金融的方向,適時推出手機銀行、iPad銀行、微信銀行等新業態才能再樹領先優勢。(CIS)mini storage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