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8日 星期一
中國展示軍事透明 外媒好奇針對哪國中國核潛艇亮相引猜測
●本報駐日本、韓國、英國、德國特約記者 蔣豐 藍雅歌 王剛 紀雙城 青木 ●本報記者 邱永崢 馬俊"隨著中國繼續推進軍事現代化,儲存解放軍已變得更加願意談論自己的實力。"針對中國官方媒體過去兩天集中報道中國戰略核潛艇部隊情況,英國《金融時報》28日援引專家的話做出如此解讀。作為外界眼中中國最神秘的戰略"殺手�",中國核潛艇就像一座富礦讓�多西方軍事分析人士眼冒金光,引來各種各樣的窺探與解讀。英國《泰晤士報》此前這樣形容中國的戰略核潛艇:"它是北京核威懾力量的最後支柱,或許會改變華盛頓的軍事思維,重繪亞洲的地緣政治版圖。"透過核潛艇部隊42年來的首次"大尺度解密",中國向外界展示出透明的同時,也展示了自信。中國的目標針對誰?一些外媒習慣性拋出這一問題,並將日本列為最大"嫌疑人"。也有的琢磨中國人"自信",把它往"強硬"、"咄咄逼人"解讀。"美國前總統羅斯福說過一句名言:'說話要和氣,但手中要有大棒。'不管別人怎麼說,為了保護自身利益,中國一定要發展自己的軍事力量。"中國軍事專家李傑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中國首次解密核潛艇部隊"中國核潛艇'馳騁大洋深處'",《金融時報》28日以此為題稱,中國表示,其首支核潛艇部隊已經開始在海上執行巡邏任務。中國官方媒體發佈了似乎是中國第一代核潛艇、已有數十年曆史的"夏"級核潛艇(中國稱092型核潛艇)的照片,稱這是該部隊首次"解密"。報道說,這是"一支馳騁大洋深處、點燃深海雷霆的神秘部隊",並且是一支令對手膽寒的"殺手�"部隊。新加坡《聯合早報》28日說,在中國海軍于西太平洋海域舉行代號為"機動-5號"的遠海實兵對抗演習之際,中國官方媒體報道了中國海軍第一支核潛艇部隊,首次為這支被形容為"殺手�"的部隊解密。英國廣播公司網站稱,中國官媒罕見地披露中國核潛艇部隊情況,還發佈多張照片,曝光北海艦隊某核潛艇部隊。報道稱,1988年9月,核潛艇在水下發射運載火箭,準確落在目標海區,使中國成為繼美、俄、英、法之後,全球第五個擁有核潛艇水下發射運載火箭能力的國家,也標誌中國海基戰略防禦力量"初步形成"。1970年12月,中國第一艘核潛艇下水,42年來未發生過核事故,還創下世界核潛艇長時間航行紀錄。"解放軍核潛艇發射的巨浪-2導彈能夠打到美國城市",台灣《旺報》28日以此為題稱,解放軍軍事專家對媒體表示,中國核潛艇現在能在第二島鏈附近執行戰鬥巡邏任務。所謂第二島鏈,是指從日本列島向南到新幾內亞所形成的島鏈。專家介紹,由於技術難度極高,全球只有幾個國家擁有彈道導彈潛艇。報道稱,中國新一代"晉"級094核潛艇裝備16枚"巨浪-2"導彈,射程達到8000公里。西方軍事專家彼得?豪沃斯在《中國海洋實力崛起:解放軍海軍潛艇帶來的挑戰》一書中表示,"巨浪-2"導彈能從北太平洋的千島群島打到洛杉磯。如果從中國東海發射,則能打到關島、夏威夷和阿拉斯加。印度《商業標準報》28日說,雖然中國媒體未透露核潛艇數量,但國際軍事專家預計中國約有8到10艘核潛艇,另有50到60艘柴電潛艇。"透明"與"自信"是外界強調最多的兩個關鍵詞。韓國《京鄉新聞》28日報道稱,任何一個核大國都儘量迴避報道本國的戰略武器核潛艇,中國官方的此次披露屬於極其例外。有分析認為,中國公開的實際上是即將退役的第一代"夏"級核潛艇,因此比起對外顯示這些潛艇的威力,中國似乎更想表明在擁有和運行新型核潛艇方面遊刃有餘。隨著現代化的推進,中國軍隊越來越顯示出自信心。《金融時報》在報道中說,盡管中國公佈的是隸屬北海艦隊的老一代核潛艇,而不是以海南島為基地的更先進的"晉"級核潛艇,但這樣的裝備在國內媒體亮相,還是反映了中國軍方的信心越來越強。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中國安全事務專家傅泰林表示:"這畢竟是中國官方媒體首次這麼詳盡地談論'夏'級核潛艇。"中國軍事專家杜文龍28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中國核潛艇部隊此時亮相有多方面考慮。一是核潛艇部隊已經形成切實作戰能力,中國的核潛艇通過訓練和戰備mini storage邏形成了海基核打擊能力,公開亮相意味著這一能力的成熟。二是中國新一代核潛艇有了進展,中國核潛艇力量建設走的是"使用一代,研究一代,摸索一代"的路子,所以能夠讓核潛艇部隊亮相,說明新的核潛艇研究與探索有了相當進步。三是中國戰略核力量進行了優化,從三位一體海陸兼備向海基為重點進行發展,而海基戰略核力量是全球核打擊力量發展的重點。"核威懾實力拼圖的最後一塊""中國首次公開核潛艇部隊情況,可能是出于提高軍事透明度以及向周邊國家展示增強的海軍力量兩個理由。"日本朝日電視台28日做出這樣的判斷。而在許多外媒看來,這個"周邊國家"正是日本。韓國SBS電視台28日稱,有分析認為,中國此舉很可能是向日本展示實力,最近中國動用三大艦隊在西太平洋進行軍事訓練,此外首艘航母也活動頻繁,顯示出擴大軍事活動範圍的動向。韓國《文化日報》稱,由於釣魚島爭端,中日兩國的武力示威進入白熱化。中國軍機從最近連續4天在沖繩附近上空飛過,而日本自衛隊27日也舉行了大型閱兵式。28日,4艘中國海警船再次進入釣魚島海域。美國《商業周刊》等也在報道中將中國核潛艇部隊亮相與中日爭端聯繫起來。日本防衛大學一名不便透露姓名的軍事專家28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中國新型的常規動力潛艇已經能搭載彈道導彈和遠程巡航導彈,再加上核潛艇的遠洋航行能力,不僅能壓制日本的海上活動,對美國也能構成威脅。從長期來看,這是中國"強軍夢"決心的重大宣示。再結合近期中國海軍的各種演習,中國新的海軍戰略呼之欲出。與日本相比,美國對中國核潛艇的動向更關注。美國國會調查局今年9月更新報告,討論中國海軍現代化對美國海軍能力的影響。報告稱,"晉"級潛艇和"巨浪-2"導彈將首次賦予中國海軍遠程海基核能力。在2012年進行一系列成功試驗後,"巨浪-2"2013年似乎具備初步部署能力,部署在海南島的"晉"級潛艇將能夠開展核威懾巡邏。美國"戰略之頁"網站稱,中國希望派遣戰略導彈核潛艇執行巡邏任務不是什麼秘密。雖然努力了幾十年,中國此前還從未這麼做過,美國、俄羅斯、英國和法國都做到了,也仍在繼續這麼做。英國《泰晤士報》稱,實現戰略核潛艇巡邏是中國軍事的一大里程碑,也是中國核威懾實力拼圖的最後重要一塊。中國軍事專家李傑28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說,核潛艇部隊本來就有威懾的意味。除了顯示軍事透明和核潛艇部隊能力提高,中國核潛艇的亮相也是在警告一切試圖挑釁中國的國家,如果誰敢先動手,那麼就要考慮後果。海軍裝備部原部長鄭明少將則對記者表示,中國公開核潛艇特別是戰略核潛艇部隊,並不是向世界霸權示威。他表示,必須承認中國核潛艇水平與美國仍有相當差距,而且我們一貫主張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中國戰略核潛艇只是作為遭到進攻後的反擊手段,因此不能看作是主動挑戰美國的手段。他認為,中國公佈核潛艇一方面是向民�匯報,我們是用什麼力量在保衛人民,另一方面也向世界宣告,中國的核潛艇是保衛和平、維護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的力量。中國應理直氣壯發展軍力在強調中國自信的同時,也有西方媒體渲染中國"強硬"。《金融時報》28日稱,中國軍隊日益增長的自信加劇了亞太地區的緊張局勢。中國海軍近年來實力增強,姿態也轉向強硬。今年6月,美國透露,中國戰艦已開始在執行巡邏任務時進入美國的專屬經濟區。今年7月,中國的驅逐艦首次經過俄羅斯與日本北方之間的海峽。為反制中國在亞太地區的軍力增長,美國去年表示,將增加部署到太平洋地區的海軍艦船的比例,作為奧巴馬政府"轉向亞太"戰略的一部分。李傑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外媒看中國海基核力量的心態複雜,主要是因為西方國家不希望中國在經濟發展迅速的同時,軍事也走向強大。如果軍事強大,經濟力量又強的話,勢必會對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在亞太的全球利益產生影響。雖然中美貿易交往密切,但在軍事上美國還是希望能遏制中國。李傑強調,不管別人怎麼說,為了保障中國在全球的利益,中國必須要當地區性強國,理直氣壯發展自己的軍力。"如果我們的軍力比日本還差,那麼亞太地區的軍事就不會平衡"。▲self storage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