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8日 星期一

上海

推進"四個中心"建設"平台經濟"發展正當時 ——市政協專題調研上海新型國際貿易平台建設"平台經濟"是指兩個以上特定群體,儲存利用平台商業模式互動,實現貿易的一種經濟方式。近年來,一大批具有"平台經濟"雛形的企業在上海如雨後春筍般崛起,領域涉及門戶網站、電子商務、第三方支付、網上社區等,其中一些企業已在國內外享有一定知名度和影響力。這些基於互聯網、信息化發展而來的創新性平台企業不僅僅滿足于"搭台唱戲",而是善於挖掘和創造商機,通過撮合交易和增值服務,實現經濟效益的倍增。對於正處在加快建設"四個中心"關鍵時期的上海來說,這樣的商業模式值得深入探索。上海是一個資源稀缺的城市,但作為資源交換、配置、增值的場所,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人文、經驗優勢。要實現創新驅動、轉型發展,傳統的製造經濟必須向服務經濟轉型,"平台經濟"或能成為新一輪經濟增長強有力的引擎。今年9月以來,市政協經濟委員會就"加快上海新型國際貿易平台建設"開展系列調研,將"平台經濟"作為重要議題之一,以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個人消費服務平台、金融、物流等新型貿易平台的創新發展為切入點,組織政協委員實地察看本市部分平台企業,與企業、政府職能部門負責人以及專家學者座談交流,詳細瞭解本市各類平台企業發展現狀,為"平台經濟"引領貿易業態、貿易方式創新,助推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建設建言獻策。 ——編者加強數據分析能力 服務經濟轉型"平台經濟"依賴于龐大的信息數據。把這些數據搜集、整理出來,轉化為經濟上的應用,就能賦予平台企業源源不斷的活力。趙樂委員認為,上海在加快建設"四個中心"過程中,如果貿易搞不好,其他三個中心也很難發展。要做好貿易,不能只搞傳統意義上的貿易,必須要利用好信息化這個手段。他結合自己在通訊行業的從業經驗建議,探索運用雲計算技術使大數據發揮威力。他所在的上海聯通在全國運營商中第一個使用雲平台,雲平台匯集城市公共信息、城市運行信息、智慧應用信息,通過底層數據關聯交互實現城市基礎數據信息在行業間、應用間共享。他認為,若能依靠雲計算技術,處理、存儲、分析、加工大量信息數據,將對上海的貿易發展有很大好處。王瑋委員則認為,"大數據"要真正體現優勢,關鍵在"大",越多信息匯聚在同一平台,才越有利用價值。而現在各行各業數據分割仍很嚴重,應該設法打破。還有委員指出,大數據、移動互聯網與貿易的結合猶如一次巨大飛躍,行業和政府的管理要有相應變革,應重點關注行業規範和數據安全。還有一些委員十分看重平台背後蘊藏著的更大商機。"很多人有這樣的經歷:在網上書店買書,只要瀏覽過幾本書,網站就會把你可能偏好的書推薦出來。這類屬於消費者的信息數據,完全可以作為一個產業來做大。"平台企業多年來積累下的數據是一筆巨大財富,通過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對數據進行挖掘和分析,將會產生更多收益。比如,在大數據時代,用戶對數據有差異化的需求,若能實現精確搜索與及時推薦,可促成企業與消費者的有效溝通,節省投入成本。因此,信息流的增值效應不該被忽視。委員們認為,通過這個派生的新業態衍生出的相關業務,對消費者市場的細分有幫助和指導作用,這是平台背後的商業價值,也是商業模式創新的潛力。上海就是要更多依靠信息化、網絡化和數據化來實現經濟發展質量、效益的提高。電商發展誠信為本 傳統商業亟需轉型個人消費服務平台發展在上海漸成氣候,呈現出欣欣向榮之勢。一號店開創了中國電子商務行業"網上超市"先河,成立4年多已擁有3000萬網站用戶和700萬手機用戶;攜程旅遊網以互聯網和傳統旅遊業結合的運營模式,向6000萬會員提供服務,截至2012年,其交易規模和營收份額在中國在線旅遊市場中位於絕對領先地位;大�點評網除了為網友提供生活服務類信息,搭建評價互動平台之外,也為中小商戶提供一站式營銷解決方案,網站內容覆蓋中國2300多個城市,收入商戶超過600萬家,每月瀏覽訪問量超過20億。透過繁榮的表象看本質,委員們也有冷靜的思考。"電商業內存在無序競爭,企業通過犧牲利潤來吸引消費者眼球,這種做法是不可持續的,把市場秩序弄亂了";"過度的低價競爭也不可取,有的團購網站甚至打到三四折的低價,一些餐飲企業為了保本偷工減料";"對於出售服務的個人消費平台,售後往往難以保障";"還有評價上作假誤導消費者的情況"。委員們對個人消費服務平台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直言不諱。誠信是企業的生命力,互聯網的虛擬交易更需要完善的誠信體系。委員們認為,從政府管理角度來說,要營造一種適合企業公平競爭發展的環境,對於新業態背後的就業、監管等問題,政策需要及時跟進。個人消費服務平台發展正在倒逼傳統商業模式轉型,傳統商業必須有所作為。委員們建議,個人消費服務平台與傳統產業模式應有良性互動。一方面,電子商務平台在發揮自身比較優勢的同時,也應探索平台商、品牌商、服務商共同發展之道;另一方面,傳統商業也要與電商結合,關鍵是做強IT配置。委員們坦言,商業的本質還是要打造優質商品,樹立品牌。無論是電子商務,還是傳統商業,都不應該忽視這個前提。實現貿易倍增 "平台經濟"是有力抓手委員們在走訪部分平台企業時發現,很多平台企業都在努力探尋價值鏈的完整性和跨領域產業的整合。如,上汽集團的安吉汽車物流,依托公路、鐵路、沿江沿海運力資源和運作能力,通過汽車物流技術研發mini storage心、整車調度及可視化中心、零部件物流信息技術平台等項目,提供專業汽車物流服務。把汽車的各個環節以及外部的銷售和售後都串聯起來,利潤與效率都得到了有效提升。再如,已有十年發展歷程的上海鋼鐵交易中心,一旦針對不同客戶需求搭建起平台後,為鋼鐵行業上下游客戶提供交易、資金、物流、加工、技術、信息等全流程、一站式服務,市場地位和企業效益立刻顯現。在互聯網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平台效應被不斷放大,商品、技術、供應鏈、物流等各類要素在一個平台上集聚,大量交易活動的信息變得更為透明、公開、平等。這種以多樣的商業模式匯聚需求,以創新的集成產品聚集服務,以高效的運營機制轉型升級的平台效應正在越來越多的領域得以複制與推廣。市商務委副主任顧嘉禾介紹說,近年來,上海湧現出一大批專業服務業和配套服務業的平台企業,包括金融、物流、咨詢、代理以及企業經營分析等等,"上海'平台經濟'已初步形成了一個生態鏈"。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建設的核心之一是要做大貿易規模,但不能簡單地靠附加值低的貿易堆積,而是要通過業態、模式以及產業鏈的創新實現貿易增長,"平台經濟"則是最有力的抓手。這是委員們在調研過程中的普遍共識。強化資源整合功能 實現效益最大化平台交易的高效率與低成本是傳統交易所欠缺的,這一特點在大宗商品交易中尤為突出。"一瓶水的物流成本非常低,而鋼鐵交易的話,其物流成本就非常高。如果有一個平台集合了全國鋼鐵倉庫的信息,客戶就能方便地找到最近貨源的位置。"在市政協專題調研座談會上,上海鋼鐵交易中心負責人用簡單易懂的例子解釋電子商務平台為大宗商品交易帶來的便利。"我國大宗商品交易正面臨供需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中國國家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也以鋼鐵市場為例作了分析。據他介紹,全國100多家鋼鐵生產企業在資源供應方面相對比較集中,但鋼鐵市場的需求和消費則非常分散,僅鋼材經銷商就有十幾萬之多,還不包括終端客戶。過去採用的批發市場模式有地域局限性,使得大宗商品交易成本高昂,而電子商務平台的整合優勢能把千千萬萬的碎片化需求集合起來,有效解決了供需不對稱問題。委員們在調研中發現,�多大宗商品交易領域的平台企業能夠在上海蓬勃發展,得益于上海的開放優勢、先行先試優勢、良好基礎設施優勢等,而中國上海自貿試驗區的設立,為"平台經濟"持續發展帶來新機遇。委員們建議,集中培育一批大型交易平台,推動各行業整合社會物流資源,進一步依托產業、市場優勢,強化金融、資訊等服務功能集聚,創新流通模式,實現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的效益最大化,從而更高效地與國際市場接軌,利用效率吸引國際商流。汪亮委員建議,通過政策引導促進"平台經濟"內外貿並軌融合,充分利用電子商務方式突破貿易壁壘,實現跨境交易,促進人民幣國際化。同時,儘快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在監管上做到信息化、標準化、法治化。而針對平台企業,委員們則建議,在行業化、專業化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精細化發展;重視移動互聯網的運用,移動互聯網"隨時隨地"的特點能為用戶帶來更加快捷的交易體驗,特別是其定位功能,使物流成本更低,效率更高。鼓勵創新嚴格准入 優化市場發展環境足不出戶逛"網上商店",通過關鍵詞輕鬆搜索到想要的商品或服務,下單後只等送貨上門的消費體驗正在風行。近年來,在上海,一號店、大�點評網、攜程旅遊網等商品類、服務類個人消費平台受到越來越多市民的青睞。據市商務委介紹,上海的線下購物非常發達,歷來是零售業的全國之最,所以,比起綜合類的電子商務平台,上海的B2C企業更傾向于提供差異類、個性化服務,這也是未來發展的方向。創新是個人消費服務平台發展的原動力。"沿用以前的模式只能保持同樣的市場份額,甚至份額會下降,但是通過技術創新,就能得到更多市場份額",攜程旅遊網負責人介紹說,廣受關注的無線應用已在攜程實現了全覆蓋,在pc端預定的產品也可以通過無線預定,這在行業內處於領先。同時,攜程也在不斷開發新的業務模式,如,提供機票、火車票預定並增加保險服務,還在嘗試通過擴大市場規模,連通全產業鏈等。委員們建議,對敢於創新、符合發展規律的平台企業應給予政策或資金上的支持,鼓勵企業大膽嘗試有利於產業發展的新理念、新模式,不斷加大技術、業務、營銷渠道等創新力度。對此,市商務委副主任顧嘉禾回應說,政府一直支持上海電商業發展,2010年,曾開展專題調研,針對電子商務跨領域跨部門、管理較亂的狀況,成立了電子商務聯席會議,這標誌著政府第一次介入電子商務領域。目前,上海已把電子商務列為本市戰略性新型產業,撥出部分財政資金作為支持,此外還設立了高新技術專項資金。委員們還就優化市場發展環境,推進平台企業健康發展發表觀點。一些委員指出,對於個人消費服務平台發展要支持,也要有限制。對於重複發展的平台應有適當限制,網上平台市場也有容量,發展無序會導致過度競爭,限制也是為了避免盲目進入,應鼓勵發展電子商務行業協會,讓行業協會、龍頭企業聯手制定準入規則。關國光委員則提出,互聯網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經濟的地域特徵,"平台經濟"競爭更多體現為企業生態圈之間的優勝劣汰,上海應該在監管方式上不斷創新,保持企業生態環境的優勢。吳光偉、朱政平、崔華平、李思明、張�華等委員還建議,加強制度政策創新,完善行業管理規範,建立面向中小企業的產業服務平台,創新金融服務方式等。self storag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