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6日 星期六
CEO與HR共舞“合拍探戈”讓賣風衣的人也賣好手機
劉瓊讓賣高價風衣的專家,self storage來賣手機與平板——消費電子巨擘蘋果近日大動作挖角巴寶莉(Burberry)首席執行官安吉拉·阿倫德茨(Angela Ahrendts)為其零售與在線銷售掌舵,這讓許多科技迷摸不著頭緒。阿倫德茨將在明年春天加入蘋果,並兼任蘋果高級副總裁,向CEO蒂姆·庫克報告工作。實際上,庫克對阿倫德茨非常看好、讚譽有加,他在致全體員工的備忘錄中表示,世界上沒有人比阿倫德茨更適合掌管蘋果的零售業務。"阿倫德茨與我們有著相同的價值觀,同樣看重創新。她跟我們一樣非常重視顧客體驗……""一個高效的企業領導者,首先他自己必須是一個HR負責人。"德韌汽車系統有限公司亞太區總經理、集團副總裁程傑在上海交大-法國KEDGE商學院和HRoot聯合舉辦的2013CEO與HR戰略對話論壇上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對領導者來說,每一個交流、每一個場合都是評估人的機會。"適當的人與位置不過,這並不意味著HR不重要,程傑表示。他曾與一個HR拍檔在某個職位的人選問題上,產生不同意見而產生爭論,後來的事實證明他的HR拍檔意見是對的。程傑後來始終記得這位HR拍檔當時的一句話,"一個優秀的領導者不僅要能夠領導管理你喜歡的人或者為你喜歡的人工作,而且還要能夠領導和管理你不喜歡的人和不喜歡你的人",也就是說要用人長處,"又不是跟他結婚,而是要組建一個有效的團隊"。當然,在程傑看來,HR領導者要真正意義上成為企業領導者的合伙人,首先必須懂得公司的業務,是高效的學習者,這樣與CEO一起跳探戈才能合拍,知道和發現公司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同時可以通過改進核心團隊親和力,在團隊中加入多元化的人才,讓團隊從不同的思維和角度把業務做得更好。其次,HR應該是了不起的溝通者,有很強的組織內部有效溝通能力。比如在國際公司重大組織變化之前,內部可能都會有一些"謠言",包括人事變動、公司方向調整、會不會被賣掉等,HR應該能夠通過內部溝通來減少"謠言"的產生。此外,他對HR職能的另一個期望是影響和推動企業文化,幫助公司創建良好的僱主品牌也非常重要。"要讓公司的員工和前員工談到這個公司有自豪感。"蘋果公司的員工就有這樣的自豪感,所以能吸引到更多優秀人才。量化地考核一個企業的HR,通常使用的概念是"整體質量成本"(Cost of Quality),包括工資福利、招聘人員、培訓、團隊培養、HR部門成本等加在一起產生收入和利潤。 但在程傑看來,真正的HR考核,首先是看企業是否能夠持續成功,正如偉大的職業經理人傑克迷利倉韋爾奇所說,"把適當的人放在適當的位置比任何的戰略更重要",一些百年老店長盛不衰,關鍵在於能找到合適的人;其次要考核的是,能否培養出一批優秀的領導者,不管這些人現在還在不在為你的公司服務。"老中醫" 治未病然而在浦發硅穀銀行人力資源總經理楊鮮紅看來,一個優秀的HR對公司的意義不止于此。"一個好的醫生不僅是有病了就治,現在更講究通過健康的生活方式治未病,好的HR也跟好的老中醫一樣,能幫企業養生,防範企業走入不良的狀況。"特別是,當80後、90後走上歷史舞台,成為企業人才的中流砥柱,不少企業組織結構正發生重大變革,這或許還是組織能較好控制的,而更難控制的是,大環境、就業環境也正在發生變化,企業的"老中醫"應該更加具體地做些什麼,傳遞有價值的觀點和想法。IBM在這方面就做了很多嘗試。IBM全球新興市場人力資源總監周際紅表示,公司在內部調查中有三個特大的發現,首先,培養創造型、全球化思維的思想領袖是CHO和CEO應該要去考慮的;其次當公司規劃遇到變化,該如何進行人員的優化調配來適應市場發生的變化;此外,在自媒體時代,如何在IBM的人力資本戰略當中體現自己的理念。因此,"IBM人力資本的戰略之一,就是進行人才跨區域、跨國家、跨部門的發掘和培養。" 周際紅說,比如IBM新興市場招到高潛力人才後不會直接在當地工作,可能第一站會在非洲或墨西哥生存6個月,第二站6個月到美國或歐洲,第三站6個月在印度或者中國。而這三輪6個月,他每一次的部門可能會是銷售部或研發部等不一樣的部門。再比如,一個公司可能有幾百個、幾千個職位,如何提高關鍵職位的儲備,因為不可能幾百個、幾千個一起來投資,HR必須得優化精確到哪10到15個崗位是公司接下來5~10年發展最最關鍵的,並且讓CEO也能認同這些確實是公司的關鍵崗位,然後再看是否有足夠的內部儲備和外部儲備。這些人力資本的儲備和投資,或許不像業務一樣能夠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和回報,楊鮮紅表示:"但如果企業不做這一塊,哪一天發現有問題,再回過頭來做這個工作,可能永遠也來不及。就像機器一樣,今天加油了可以跑得時間更久,但是不加油也可以用,但等到報廢就來不及了。"在周際紅看來,中國還是會繼續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發動機,但知識性人才的斷層問題是接下來5到10年內HR最大的挑戰,同時也是CEO的最大挑戰。因此,"跟CEO一起把握好這個機會和契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未來企業領導力儲備的培養上,突破我們的文化、地域以及企業內部跨部門合作的阻礙是需要共同面對的問題。"迷你倉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