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9日 星期二
提升競爭力抵禦“內憂外患”
記者劉小微近兩年,自存倉隨著國際經濟金融危機和我國經濟結構調整,保險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可謂"內憂外患"。無論是壽險還是財險,其保費增速均呈現進一步放緩的態勢。保險業既有壽險產品銀保渠道整頓而銷售受阻,財險保費受新車銷量萎縮而增速回調,又有投資市場低迷,保險資金投資收益率持續低下,難以匹敵其他理財產品。正因如此,保監會政策研究室副主任舒高勇日前提出:"提升行業競爭力是現階段保險業迫切而重要的工作。"事實上,近幾年關於保險業競爭力的問題一直都備受關注,十七大、十八大報告中與保險業相關的內容很多,雖然直接提到保險業的內容並不太多,不過無論是十七大還是十八大報告,對保險業都直接提到一點———要提高行業競爭力。然而,評價和提升保險業、險企的競爭力,則要涵蓋多方面因素,具體涉及到資本、技術、服務和人才儲備等。研究表明,目前我國保險業普遍缺乏核心競爭力,但中資保險公司的競爭力要高于外資保險公司。行業須提高競爭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目前保險行業資產規模不但落後于銀行業,甚至還比不上五年前資產規模只有保險業20%的信托業。盡管我國保險業自我國加入WTO以來,已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面臨的挑戰依然很嚴峻。"中央財經大學副校長李俊生在新華網2013中國保險業高峰論壇暨中央財經大學《2013中國保險公司競爭力評價研究報告》藍皮書發佈會上表示。當下,金融綜合經營的發展形式已經對保險業提出更高要求。過去保險業發展更多的是保險公司之間的競爭,而現在保險業競爭特別是壽險業競爭,已經不局限于保險業內部競爭,更多的是保險業與其他行業的競爭、國內和國際保險市場的競爭。過去30年,保險業發展的確取得了世人矚目的成就。然而,接下來保險業如何能像過去那樣繼續快速發展?事實上,類似于"中等收入陷阱",當一個行業快速發展到一定階段後,如果其體制機制、人才儲備等方面的發展跟不上的話,就很有可能停滯不前。因此,要從根本上提高保險行業競爭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獲得持續發展。舒高勇認為,要想正確看待和認識保險業競爭力,除了考察公�習慣關注的一些指標外,至少還有四個因素值得考量。首先是資本因素。資本是很核心的要素,是決定保險行業或者某保險公司競爭力的關鍵因素。保險業是資本密集型行業,資本充足對於行業和企業的發展都很重要。其中,資本情況含兩方面,分別為資本的質量和數量。其次是技術因素。目前,我國保險公司更傾向于注重銷售、市場份額,而國外的保險公司都強調自己是風險管理專家,突出公司的專業技術人員儲備。與我國倡導產品創新謀發展不同,目前國外先進保險公司多認為產品只是一個代表形式,並不是保險公司的核心,承保技術才是一個保險公司的核心。此外,服務和人才儲備因素則是另外兩個考核因素。中資超越外資險企發展效益開始注重《2013中國保險公司競爭力評價研究報告》構建了保險公司盈利能力、資本管理能力、經營能力、風險管理能力和發展潛力的一級指標,指標反映了我國保險公司的競爭力。該研究表明,雖然我國人身險公司在淨利潤、營業收入等指標方面表現不佳,但是中資保險公司的競爭力仍然高于外資保險公司。並且,我國財險公司在注重規模的同時也開始注重效益,中資保險公司的競爭力普遍高于外資。在研究的47家人身險公司中,綜合競爭力前十名依次為國壽股份、泰康人壽、太平人壽、新華人壽、平安人壽、太平洋人壽、人保壽險、中郵人壽、生命人壽和平安養老。具體來看,這47家人身險公司去年的盈利能力增長速迷你倉有所減慢,全年共實現淨利潤接近190億元,同比減少41.5%;去年壽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充足率得到大幅度提高;在經營能力方面,整體而言,各公司綜合賠付率和綜合費用率相差不大;在業務增長潛力方面,中資保險公司在分支機構數目方面優勢明顯,外資保險公司在原保費收入增長率和發展係數方面佔有一定的優勢。此外,在研究的47家財險公司中,綜合競爭力前10名依次為人保財險、華泰財險、陽光農業、平安財險、英大財險、國壽財險、國元農業、信達財險、陽光財險和太平產險。具體來看,去年財險公司盈利能力普遍有所提高,排名前10位的有兩家是政策性農業保險公司(陽光農業、國元農業);隨著商業車險費率市場化和交強險對外資放開,財險公司普遍對行業承保盈利能力水平充滿擔憂,而在新增車險保費疲弱的環境下,如何拓展業務、尋找優勢項目以及產品開發等被提到前所未有的地位;財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充足率大幅度提高;各家財險公司的經營戰略更加明晰化,經營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但在專業化、特色化經營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且由於機構數量較少、資產規模增長較慢,外資保險公司的增長潛力不大。風險管理實為短板核心競爭力乃缺乏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中資保險公司競爭力普遍高于外資保險公司的背後,我們還要看到,目前我國保險公司普遍缺乏核心競爭力,尤其是風險管理方面的競爭力。該研究表明,去年中外資人身險公司的風險管理能力基本平分秋色,排名前10 位的公司中,有4家外資保險公司(工銀安盛、中德安聯、交銀康聯和匯豐人壽)。而去年中資財險公司在風險管理能力方面則普遍低於外資公司,排名前10位的公司中,除中煤財險外,其餘9家全部是外資保險公司。"保險業從'次貸危機'中得到的教訓是,未能控制的產品創新風險會導致償付能力不足的風險。因此,高標準的承保業務和充足的資本,是財險公司管理其風險的關鍵。"該研究報告主編寇業富直言:"保險公司要想提高競爭力,還必須實現規模、效益、風險的統一,確保機構達到20~25家左右,保費規模達到50億元以上,註冊資本達到30億元以上。"對此,舒高勇還建議,可以通過四方面進行努力,來提高行業競爭力。首先是始終堅持市場化的方向,市場化改革與發展是提高行業和企業競爭力的根本所在。其次是規範發展,市場化帶來了競爭,但如果不是良性競爭,而是低層次、不規範競爭,那麼則會帶來市場混亂和行業發展無序的後果。再次是積極鼓勵和支持創新,只有創新才能使得行業和企業獲利,才能有發展的前景,也才能從根本上提高競爭力。最後是繼續開放,一方面是對外開放,入世以來,保險行業被迫對外開放倒逼改革,進而促進了行業的發展;另一方面是對內開放,隨著金融綜合經營趨勢的發展,不同行業之間相互融合、介入的發展越來越明顯,只有通過相互開放與合作,才能避免走類似于閉關鎖國、自我循環的發展模式,保險業的競爭力才能不斷增強。編者按在經過30年的持續高速發展後,當前我國保險業的發展速度已經逐漸慢下來了。跨越式發展的背後是行業不斷暴露出的種種問題:經營管理模式粗放,產品結構同質化嚴重,人才隊伍素質有待提高,渠道結構不合理,市場秩序不規範……值得慶幸的是,在今後一段時期,我國保險業仍處於重要的戰略機遇期。當下,逐一解決暴露出的問題,提升行業競爭力已成為現階段保險業迫切而重要的工作。本期《保險周刊》特別策劃一組報道,對當前保險業持續發展問題進行探討,敬請關注。2012年我國財險公司競爭力評價結果本版圖表均由劉小微製作mini storage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