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30日 星期三

魔術高手京城「鬥法」 昌平打造「魔術之都」北京文創添活力

二十七日晚,迷你倉 以一場盛大的頒獎典禮和「魔幻青春」主題演出作為結尾,為期3天的中國北京亞洲大學生魔術交流大會在京落下帷幕。來自中國、韓國、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越南等亞洲8個國家和地區的20名大學生選手共同角逐「金長城杯」大學生獎。這是北京昌平為打造「魔術之都」奏響的又一樂章,魔術將為北京文創市場注入新的活力。 本報記者李銳江哲北京報道 文化創意產業已經成為北京的支柱性產業。據了解,北京16區結合自身特點,量身制定了適合區域發展的文創規劃。去年昌平區舉辦了首屆「中國北京國際魔術大會」,吸引了諸多世界頂尖魔術機構、頂級魔術大師、國內外眾多魔術愛好者。今年,中國北京亞洲大學生魔術交流大會更是聚集了眾多青年魔術愛好者,再次為昌平打造「魔術之都」的目標添磚加瓦。北京市文化局局長陳冬在交流大會開幕式上致辭說,舉辦大學生魔術交流大會,旨在通過中國與亞洲大學生魔術愛好者、世界魔術大師的交流與溝通,促進魔術產業成長與進步,更好地挖掘北京的文化資源,加強城市品牌建設,推動北京市文化事業的發展與繁榮。 大學生魔術師爭「金長城」獎 據了解,中國北京亞洲大學生魔術交流大會是亞洲地區唯一專門面向在校大學生魔術愛好者舉辦的魔術賽會。今次魔術大會中,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選手鍾志達和韓國東亞大學選手金州賢(Kim Ju Hyun),分別摘得近景魔術和舞台魔術桂冠。為期三天的交流大會,包括開閉幕式嘉賓表演、聘請北京魔術學校和中國高校魔術社團聯誼會國際顧問、舉辦近景及舞台比賽、設立「北京青年魔術師之夜」魔術沙龍、開設魔術講座與培訓課程等一系列精彩紛呈的活動,為魔術愛好者帶來新奇魔幻體驗的同時,豐富北京市民的文化生活。據悉,交流大會擬兩年舉辦一次,與中國北京國際魔術大會隔年舉辦。 「充分的交流」,是該項賽會的最大特色。比賽間隙,來自亞洲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青年魔術愛好者,與來自儲存倉國17個省份50個高校魔術社團代表一起,欣賞了精彩紛呈的國際魔術大師魔幻秀,深度參與了4場大型魔術沙龍,與國內外青年魔術師進行零距離的交流與分享。 賽後,國際魔術聯盟(FISM)榮譽主席兼大賽評委會主席埃瑞克.艾斯文評價說,這次交流大會按照國際評判規則舉辦,為大學生魔術師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希望大學生魔術師可以更好地創新作品,同時期待昌平能夠成功打造「魔術之都」。 魔術成昌平文化新標籤 中國高校魔術社團聯誼會在交流大會開幕式上舉行了揭牌儀式。 聯誼會是兩岸三地50所高校魔術社團發起成立的大學生魔術文化交流平台和非盈利性機構。聯誼會成立後,將以魔術文化為媒介,開展魔術表演、國際大學生魔術交流等公益活動,搭建中國大學生魔術師與世界交流的平台,促進中國高校魔術社團和青少年魔術愛好者的文化交流,培養青少年魔術人才,推動我國魔術產業發展。 據悉,昌平區希望借力聯誼會的成立,加強與全國甚至全世界青年魔術愛好者的聯繫,吸引魔術人才長期入駐,促進魔術產業在昌平落地生根。未來,昌平還將開辦北京魔術學校和北京魔術團,舉辦各類魔術培訓班,促進魔術人才培養。 「三天的魔術大會結束了,但我們的魔術事業剛剛起步」。北京市昌平區副區長劉淑華在致閉幕辭時說, 「魔術,已經逐漸成為昌平乃至北京新的文化標籤。為打造文化產業新的增長點,以大會帶項目、以項目帶產業,昌平區正在積極行動,以實現魔術文化創新與科技創新『雙輪驅動』,促進魔術產業的長遠發展」。 據介紹,昌平區將運用現代信息科技手段,積極編輯、製作魔術圖書、動漫、影像等衍生產品,以魔術為引領,推進旅遊業、服務業、動漫產業等其他行業聯動發展,真正落實昌平區創意文化產業規劃。在不久的將來,昌平將通過建集魔術演藝中心、魔術體驗交流中心、魔術博物館、魔術道具研發生產基地為一體的北京魔術城,實現魔術演出和魔術交流活動常態化。 迷你倉最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