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6日 星期六
歷久而常新一份見證台灣成長史的報紙-本報創刊六十八周年感言-
台灣光復迄今已近七十年,mini storage這段歲月曾經歷了無數風雨,多少磨難,更帶來無限希望與理想。台灣也自危疑震撼中步向安定,並使民主在此地茁壯生根。這段過程猶如一部偉大史詩,使人低迴感慨以及興奮喜悅。本報創立於民國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五日,今天恰逢六十八周年社慶,可說幸運的見證了台灣成長史,更藉著客觀忠實報導,跟國家和每一個人同患難、同成長。因此我們也能最先感觸到這一代的苦難,最先領受到這一代胼手胝足所創造出來繁榮進步的快樂,這也是本報能獲得讀者長期支持的原因。在人的一生中,六十八年是個悠長歲月,因此過去有「人生七十古來稀」的說法。如今因生技醫療進步,保健觀念普及化,政府反而憂心於老年人口增加速度太快。象徵的是人民普遍追求健康生活,七十已非稀有之人,更因身體硬朗智慧成熟,許多人仍然為家庭或社會貢獻心力。今天欣逢本報創刊六十八周年慶,做為台灣光復後成立的第一份報紙,我們有成長中的喜悅,全社同仁在日新月新策勵下,使內容多樣化,版面活潑化,並以擔任社會「晨鐘暮鼓」角色為職志。雖以六十八之齡,我們猶如年輕人般充滿活力,不斷求新求變,以配合及引領社會進步節奏。由於民眾對於保健知識渴求愈來愈深,本報於民國九十年元月由公營報紙,轉變為純民營後,社方即決定增闢「養生文化報」,以四個版面報導有關醫療養生以及文化訊息,在國內報紙言,我們是第一家以如此專版專報方式,提供養生新聞與分析的媒體。經常有讀者打電話或致函報社表示感謝,因為過去他們迷你倉本不知道如何養生,自閱讀本報後,才明白養生的重要性,更進而了解到健康必須落實於生活中。以前有人認為「養生」是個冷門話題何必專版報導,但本報推出後,卻日益受到重視,現在更成為許多人每日必讀報紙。縱使如此我們也不敢自滿,仍在追求服務讀者目標下努力邁進。由於電子媒體的崛起,因其快捷性,無可諱言的已深深威脅到紙媒生存空間。不僅台灣即使美國若干知名報紙,也因經營困難,或轉手他人或乾脆停辦。但電子媒體固有其傳播上的優點,卻也有許多不易克服的缺點。以電視新聞言,即有深度不夠,每日甚至隔日一再重複播報惱人聽聞的問題。因此報紙不可能被完全取代,已是傳媒學者一項共識,只問報紙經營是否得法而已。本報基於此一趨勢,除了加強國際及兩岸航運、物流、快遞、報關、全球運籌及貿易進出口商最新船期資訊等相關訊息。除此之外為配合發展趨勢,並設立電子報以方便讀者閱覽,同時也建立航運網站,使有關航運訊息能迅速傳播俾利讀者選讀。做為報人,我們也經常在專題或社論中苦語鍼砭,期求達到醍醐灌頂振聾發聵目的,以有助於社會風氣清平。今天適逢本報六十八周年紀念日,撫今追昔我們有太多的感觸;盼望的是在國家追求民主過程中,一些政治上的紛擾能迅速平息,人民也能恢復平靜安居生活。欣喜的是即使有如此多的紛亂,但許多人仍能在各自崗位上努力,並屢屢於國際上為國爭光,證明了這一代人的優秀。最後我們更期待與新生報同在的廣大讀者,繼續給予支持、愛護、指教,以使本報更進步與茁壯!文件倉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