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3日 星期三
東莞版
清溪與華中科大合作框架協議在莞簽訂 成為全國僅有的同時與三所名校合作的城鎮繼"力合清溪"、"智匯穀"落地清溪之後,迷你倉清溪"引智工程"再添一大項目。這一次的主角,是華中科技大學製造工程研究院(簡稱"華中科大工研院")。10月23日,清溪鎮人民政府與華中科大工研院合作框架協議簽約儀式在東莞舉行,標誌著雙方合作建設以"產業孵化,科技創新"為主題的"華溪城"創新產業園項目取得了實質性進展。東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徐建華,東莞市委副書記、市長袁寶成,東莞市副市長張科,華中科技大學黨委書記路鋼,華中科技大學常務副校長、東莞華中科技大學製造工程研究院院長邵新宇,清溪鎮委書記黃宇富,鎮長梁紹光,鎮委委員楊文峰,以及華中科技大學、東莞華中科技大學製造工程研究院及清溪鎮的有關領導出席簽約儀式。引智入莞再添大手筆隨著東莞市"三重"建設和"科技清溪"工程的展開,清溪鎮積極加強與高校對接,並把引進產學研項目作為推進科技、金融與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抓手。繼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合作共建"力合清溪創新基地項目"和"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智匯穀產學研基地項目"之後,又一次積極引進新型科研創新機構的代表——華中科大工研院,投資建設以"產業孵化、科技創新"為主題的生態科技"華溪城"創新產業園,合力打造"宜居清溪、創業清溪、科技清溪"。依照清溪鎮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經濟社會發展狀況以及清溪鎮產業結構現狀,"華溪城"將以"立足大格局、推進大改革、建設大平台、發展大產業"為宗旨,引進創新科技資源,培育高科技企業、高端服務業,優化傳統產業結構和布局,以科技與金融作為雙核動力,吸引深圳溢出企業、周邊升級型企業,初步形成一個立足清溪、面向全球的高端產業集群。雙方共同在基本建設、企業扶持、招才引智、主導產業培育、招商推廣、科技服務、金融支撐、文化教育、環境建設等方面實現與清溪社會經濟發展的共贏。園區的建設秉承高品位文化、高水平服務的兩大運營特色;以高端定位、高新技術、低碳生產為建設原則;借力體制機制創新,建成自主創新的重要支點、產業發展的強大引擎、人才聚集的戰略高地、體制創新的成功樣板;圍繞高端電子信息、智能製造裝備、先進醫療裝備、環保產業及現代服務業等五大主導產業,建設成集研發、中試、企業孵化、人才教育培訓、科技服務、生活居住綜合配套于一體的多功能復合型科技產業園區。根據協議,清溪鎮將以自身及華中科大創新技術為源頭、以整合科技資源為依托、引入金融資源為支撐,建設高成長企業孵化體系,吸引優質項目及高端人才,開展系列人才教育培訓,匯聚高素質人才;以創新文化的交互促動彼此共同發展,以整合效率為平台特質,提供信息交流無障礙、對稱溝通零距離和對入駐企業需要的提前預判、快速解決的管家式服務,打造標誌性主體建築——華溪大廈,構建大規模原生態城市景觀,提升鎮區形象,增強鎮區活力。該項目第一期選址清溪鎮北環路與清林路交匯處,面積約300畝,總投資約10億元至12億元,計劃于2017年建成。據瞭解,東莞華中科技大學製造工程研究院創建于2007年,是由東莞市政府和華中科技大學共同投入2.4億元建設的新型科研創新機構,採用"政府-高校-企業-團隊"協同創新模式,旨在打造科技創新、技術服務和產業孵化平台,推動區域創新體系建設,提升我市制造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和綜合競爭力,促進產業轉型和升級。工研院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科技研發,在自主創新、技術服務、人才培養、產業孵化等多個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進展,為推動東莞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同時,還承擔了我市校地研究院體制改革、機制創新的試點工作。數月內三度牽手名校一邊是南方的美麗小鎮,清溪鎮擁有"全國文明鎮"、"中國最美小鎮"、"中國最佳休閒小城"稱號,擁有雄厚的產業基礎、完善的設施建設、優越的區位交通以及優美的自然環境;一邊是聲名顯赫的中國最高學府北大、清華與華中科大,2013年,在東莞這個不斷創造著奇跡的地方,在東莞市委、市政府關於加快推進"三重一大"建設的決策部署和"攀科技高枝"的戰略思想指導下,清溪與三大名校奇跡般走到了一起。5月14日,在清華大學與東莞高層共同見證之下,清溪鎮"聯姻"清華。清華大學與清溪鎮簽訂了合作框架協議,提出共建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力合清溪創新基地,共同規劃、建設莞深科技衛星城。因彼此名稱中都含一個"清"字,因此又被媒體稱之為"雙清合作"。該項目計劃建設產學研創新體系、國際教育培訓中心、清華大學珠三角校友總部活動基地、上市公司研發基地、生態科技產業園區、人才宜居社區等,逐步形成高級人才的交流平台、產城融合的科技創新中心、國際一流的生態產業園區。7月4日,清溪鎮與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建以商學院為主體、商業模式創新為特色的"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智匯穀產學研基地"。本次簽約是《廣東省人民政府——北京大學戰略合作協議》的合作延伸,以合作建設"商學院產學研模式"為亮點。商學院產學研合作模式在國內屬於首創。該基地結合北京大學資源優勢,以科技研發、企業孵化、產業發展、人才培訓為主要功能,以創業服務體系和生活服務體系建設為基礎,以IT業、生物醫藥產業、環保節能產業、科技創新產業、高端服務業為主要發展方向,力爭打造"商業模式創新硅穀"。與此同時,"引智"的重點項目——"華溪城產業園項目"急速推進。東莞華中科技大學製造工程研究院與清溪鎮10月23日簽訂全面合作框架協議,合作共建"華溪城產業園項目"。該項目以"產業孵化、科技創新"為主題,以"立足大格局、推進大改革、建設大平台、發展大產業"為宗旨,圍繞高端電子信息、智能製造裝備、先進醫療裝備、環保產業及現代服務業等五大主導產業,建設成集研發、中試、企業孵化、人才教育培訓、科技服務、生活居住綜合配套于一體的多功能復合型科技產業園區。至此,清溪成為全國唯一一座同時與三大高校合作的城鎮。與三校"聯姻"水到渠成專家斷言,新一輪經濟競爭的聚焦點是高新技術的競爭。作為製造業名城,東莞憑借大量廉價勞動力和低成本資源,以製造業加外貿的方式拉動GDP增長,在前30年成就"世界工廠"的美譽;但同時也因"粗放式發展"種下錯綜複雜的病根,"世界工廠"開始飽受詬病。在備戰下一個30年的計劃里,東莞將儲存倉產業轉型升級"提上重要議程,如何從東莞製造業如何從"製造"向"智造"轉型成為企業一個重要課題。而清溪作為國內最大的光電通訊製造基地之一和重要的國際電子產品製造基地,在全球IT產品製造領域的行業地位。清溪如何實現傳統產業向高科技產業轉變?如何實現轉型升級,從而最終提升核心競爭力?清溪面臨著同樣的課題。在清溪鎮領導班子中,有這樣一個共識:在東莞市委、市政府倡導"三重"建設、科技創新的氛圍里,清溪不能貽誤戰機,須抓準時機,把敢想變成敢幹、幹成。清溪今後的發展,也更需要知識、智力、科技資源的支持,"清溪經濟活躍,一旦與三大名校的科技產業研發、企業孵化優勢結合起來,將爆發出巨大的能量。"對轉型升級,實現高水平崛起,清溪的定義更為精確,"對重大項目,重大產業集聚區,重大科技專項的大投入,才能求得大發展。清溪與名校牽手聯姻,必將給清溪的科技實力帶來新的質的飛躍,從而加速清溪轉型升級步伐,加快清溪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也正是緣于此,"聯姻清華"、"攜手北大"、"聯合華中科大"也就水到渠成。在評價東莞市與清華大學的合作時,市長袁寶成用"修成正果"一詞來形容雙方的合作。他說:"去年東莞拜訪在先,今年終與清華修成正果。"袁寶成認為,搭建創新平台,這是東莞自身發展的需要。當前東莞面臨轉型升級重任,唯有依靠科技,增加這片土地的創新因素,"傍到科技大款,攀上科技高枝,才能真正走上創新發展之路。"副市長張科在簽約儀式上表示,雙方的簽約,進一步落實了東莞市人民政府與華中科技大學達成的合作共識。清溪鎮政府與工研院合作共建的"華溪城"產業園項目,提出了"產業孵化、科技創新"的主題,很符合我市當前正大力推進的科技與產業融合發展的目標,東莞市政府將全力支持該項目的建設。希望華中科技大學把更多的科研成果投放到該項目中,把更多的科研成果拿到東莞轉化,在東莞實現產業化;希望工研院利用積累多年經驗構建的科技創新服務體系,為科技成果轉化,探索新的模式;希望清溪鎮以"華溪城"項目建設為契機,在通過產學研合作推動轉型升級上,為全市積累好的經驗。清溪鎮委書記黃宇富在簽約儀式上說,華中科技大學是全國重點大學,學術底蘊雄厚,科研實力強大,具備一流的科技創新體系;東莞華中科技大學製造工程研究院是重要的科技創新、技術服務和產業孵化平台,在技術創新方面有著豐碩的成果;清溪鎮有著堅實的工業基礎、明顯的區位交通優勢,以及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環境,有能力以高品質的宜居、宜業環境吸引和承接高科技企業和科技人才。通過積極推動科研成果的轉化,大力發展創新型實體經濟。相關項目介紹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力合清溪創新基地項目"該項目選址清溪鎮青湖工業園,計劃建設產學研創新體系、國際教育培訓中心、清華大學珠三角校友總部活動基地、上市公司研發基地、生態科技產業園區、人才宜居社區等,逐步形成高級人才的交流平台、產城融合的科技創新中心、國際一流的生態產業園區。合作分三個階段展開:第一階段以青湖工業園中心區域200畝土地為載體,打造首期產業孵化基地,預計2014年開工,2017年完成,投資額為10億元;第二階段以青湖工業園東部工業園1000畝土地作為大項目擴展用地,預計2015年開工,2020年完成,投資額為40億元;經過一、二階段投資建設,達到年產值100億元、年稅收10億元的初步合作目標,進而進行第三階段清溪湖高新產業園區的全面合作,推動產城融合的科技衛星城創新實踐,創造優勢互補、資源共享、跨區域市校合作發展的典範。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智匯穀產學研基地項目"該項目主要依托清溪鎮的區位交通優勢、光電產業優勢、環境資源優勢、服務管理優勢以及國家的產業政策優惠,結合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的人力資源優勢、科研技術優勢、信息互聯優勢和品牌效應優勢,打造國內首例以創新驅動經濟發展為目標、以商業模式創新為主體的產學研基地,努力建設一個具有多家支柱型企業的、帶動�多中小電子商務企業共同發展的智慧城市及電子商務產業的總部基地和孵化基地。該項目第一期初步選址我鎮清樟路與羅馬路交匯處地塊,面積約11.8萬平方米(約177畝),主要建設智匯穀總部基地、研發中心、孵化基地、產業轉化中心、PE(私募)基金結算中心、金融創新中心等設施,正式施工後三年內完成第一期項目建設。該項目總投入6.2億元,其中第一期預計投入1.4億元,第二期預計投入4.8億元;第二期項目建設兩年後年度總稅收預計4.5億元。華中科大製造工程研究院"華溪城產業園項目"該項目以"產業孵化、科技創新"為主題,以"立足大格局、推進大改革、建設大平台、發展大產業"為宗旨,以高端定位、高新技術、低碳生產為建設原則,借力體制機制創新,圍繞高端電子信息、智能製造裝備、先進醫療裝備、環保產業及現代服務業等五大主導產業,建設成集研發、中試、企業孵化、人才教育培訓、科技服務、生活居住綜合配套于一體的多功能復合型科技產業園區。該項目第一期選址清溪鎮北環路與清林路交匯處,面積約300畝,總投資約10億元至12億元,計劃于2017年建成。聲音清溪要堅持產業高級化、專業化、低碳化,推進轉型升級;堅持主動對接深圳,當好承接輻射的橋頭堡。——東莞市委書記徐建華東莞一定不折不扣按協議辦事,把紙上的內容落到地上。全力以赴做好東莞清華創新中心等的跟蹤服務工作,合力譜寫校地合作共贏的新篇章,把東莞建設成全省科技與產業融合發展的示範區。——東莞市委副書記、市長袁寶成清溪走上與高校合作之路,是一筆非常劃算的買賣。在於敢引智,捨得投入。忍得住暫時見效的速度,得到的卻是長遠發展。對於很多地方來說,傳統的發展模式使得很多村組寧要一個見效快的工廠,不想冒險,不敢冒險,只是走一步算一步。——省社科院教授丁力清溪與三大名校的合作是東莞鎮街對名校的一次對接。科技招商的重中之重是對產業發展具有巨大帶動和輻射作用的項目,有時一個龍頭項目就會帶動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帶動一個產業的迅速發展。——中山大學教授林江本版圖文:清廣宣圖片說明:清溪鎮全景。; 昨日下午,清溪鎮鎮長梁紹光(右)與華中科大工研院副院長張國軍,分別代表清溪鎮人民政府和華中科大工研院簽訂了合作框架協議。; 清溪鎮青湖工業園區整體規劃效果圖。迷你倉最平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