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5日 星期五
校企合作升級,東風日產新十年人才培養加速
校企合作升級,self storage東風日產新十年人才培養加速 繼"東風日產·青年日"活動後,2013年9月,東風日產再次發力青年人才培養,先後與華中科技大學、大連理工大學簽約設立"東風日產獎學金"。按計劃,2013年東風日產還將與清華大學、同濟大學、吉林大學、華南理工大學4所全國重點學校共捐贈近200萬元,設立"東風日產獎學金",定期獎勵具有創新潛力的青年人才。 這是東風日產自2008年開展校企合作項目以來,繼2012年開�"政、企、校"三方共贏的校企合作模式後,在青年人才培養上的又一次重大投入。 重點高校助推,從"製造"向"智造"升級 "獎學金設立是一方面,同時,我們還通過'領先校園'計劃、贊助高校學生社團、活動賽事等方式,加大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力度,鼓勵更多具備市場化思維、敢於打破陳規的新鮮血液,能加入東風日產,助推企業從'製造'向'智造'升級。"東風日產經營管理總部副總部長李軍表示。 事實上,東風日產一直與高校密切合作,提前甄選、提前培養,不斷提升青年人才綜合競爭力。例如"領先校園"計劃,不僅邀請東風日產一線骨幹主動"走上講堂",進行高校宣講,將成熟的理念帶進校園,讓未來的工程師能從消費需求角度,審視面向未來的產品;還將一些有潛質的學生"請進企業",到東風日產上崗實踐,親身體會怎麼把消費者的需求細化到每一道工序當中,通過互動,進一步強化學生們對消費需求的深刻理解,有利於在未來的工作中,將創新思維轉化為優質的產品和服務,反饋回消費者。 2012年畢業于清華大學,在花都二工廠工業工程科任職的藍晴,就是通過"領先校園"計劃培養出來的"新東風日產人"。"東風日產為我打開一扇窗,讓我更全面瞭解領先車企的業務運營,零距離接觸全球領先的工業工程管理技術和模式。"藍晴表示,"東風日產可以說是我人生的第二個清華大學,更堅定了我在工業工程領域做出成績的決心。" 2013年,就有超過120名重點院校學生加入"領先校園"計劃,為企業新十年發展儲備更多的新鮮血液。東風日產還攜手高校舉辦安全體驗訓練營、專業論壇、汽車電子設計大賽等活動,如連續多年贊助清華大學"IE亮劍"全國工業工程應用案例大賽,不僅派員工與清華大學學生組隊參賽,斬獲過企業組一等獎,還派出代表團參加學術交流,大大促進中國工業工程迷利倉理的創新發展。 通過校企合作,東風日產也能從高校學生的視野,更好迎合未來消費者的需求。例如,今年5月發起的首屆"最美�辰車"設計大賽,就湧現出大量人性化、有啟發的新穎設計。"學生們大多都是90後,他們是代表未來消費者在設計,大賽本身,也是在增強我們自己對消費者需求的把握。"東風日產總經理松元史明表示。 深化職業院校合作,提升全價值鏈人才素質 汽車行業帶動性強、產業鏈長,從零部件的製造和供應、汽車的設計和製造,再到汽車的銷售與維修等,都需要大量優秀的人才。《中國汽車人才發展戰略研究》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汽車產業技術人員年需求量將突破500萬人,2020年將達到776萬人。早在2008年,東風日產就前瞻性布局,�動校企合作項目,通過全方位、多領域的政、企、校三方共贏的校企合作模式,雙向整合,寓戰于教,為中國汽車職業人才培養探索出全新路子。 今年,東風日產不斷擴大職業院校的合作規模和範圍,以"製造領先"為突破,將人才培養的觸角延伸到全價值鏈各環節,從優到全,從全到優,打造全價值鏈人才培養的良性循環。 2013年,東風日產與北京工業技師學院、廣東省國防科技技師學院等全國22所院校達成合作協議,預計培養人才千余人。製造方面,兩期校企合作就為雷諾-日產聯盟全球年度工廠的花都工廠輸送234名技工,其中,僅廣東省技術學院,就為東風日產發動機分公司輸送102人。 此外,東風日產還與上游供應商聯手,將校企合作項目擴展到供應鏈環節。目前,已有181家供應商表達了加入東風日產校企合作平台的意願。今年,東風日產將率先從廣東地區選擇2-3家試點供應商,實施校企合作聯合辦學活動。而經銷商層面,東風日產今年已經和12所院校簽約,通過建設培訓基地、聯合學校開設銷售、服務接待、機電維修等專業技能課程等,培養人才約2500人,每年向專營店輸送約600人。 通過全價值鏈人才廣度覆蓋,和高校優質人才的精准培養,校企合作項目全面整合了企業、高校、以及經銷商等全價值鏈利益相關方,搭建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人才培養平台,不僅打造東風日產面向未來的體系競爭力,還以更深、更廣、更全面的合作,為中國汽車行業培養全方位創新型人才探索了全新路徑,加快汽車行業革故鼎新的步伐,更好推動中國從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的騰飛。迷你倉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