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8日 星期四
飛躍啟德 破框易生波折
政府起動九龍東,mini storage還要飛躍啟德,昨日展開國際設計比賽,涉及的水陸面積,比西九文化區還要大逾倍,宣傳效應相信不亞於西九,而吸取西九的經驗,要確保有關工程不會蹉跎多年才得以「起飛」。今次以「飛躍啟德」作為比賽主題,特別貼合本來是機場的啟德特色。現時跑道末端的郵輪碼頭已經投入服務,貼近土瓜灣那邊的體育園區,最近亦敲定了融資方案。園區的主場館預計可以舉辦大型賽事和表演活動,今次設計比賽要在靠近觀塘那邊的水道兩岸發展成新地標,令人引頸以待。大型項目舉行國際設計比賽的好處,是能夠吸引國際頂尖設計師樓參與,發揮一流創意,容易有大膽突破的設計方案,令人印象難忘,從宣傳角度而言,則可以收先聲奪人之效。西九「天篷」構思,就是在國際賽中面世,雖然最後不獲採納,至今仍然在不少港人心中留下深刻印象。設計範圍超西九比起西九文化區四十公頃土地,今次機場跑道末端和觀塘碼頭一帶,以及夾在當中的水道,水土面積共九十公頃,是西九的二點二五倍。當中涉及三十萬平方米的樓面面積,可發展作旅遊設施、酒店、餐飲、海濱食肆、文化音樂電影創作室和小型辦公室,集旅遊地標、消閒、創意產業基地於一爐,工程相當龐大。西九計畫一波三折,由二○○一年開展設計比賽,經過推倒重self storage,前後超過十年才展開工程,主要原因是當初打算交由單一中標財團包辦全區設計、建造、營運的「以地產補貼文藝」構思,廣受社會質疑為地產商提供好處,擔心會變成地產主導,結果整個項目要廢除單一招標,重新設計,失去約五年的時間,原先構思的「天篷」也就胎死腹中。壓縮程序促發展「飛躍啟德」不會重蹈西九單一招標的覆轍,不過由開展設計比賽到正式落實建造工程,恐怕仍然會面對相當多的阻滯風險。雖然當局大致設定了框架,但是創意往往講求跳出固定框架思維,日後最獲市民歡迎和專家垂青的項目,可能需要在規劃方面有所遷就,在修訂過程中,有機會一拖再拖。大型發展項目,「香港速度」現在被「深圳速度」超越,其中一個因素,是涉及程序比較多,環境評估、規劃諮詢、撥款申請,一關一關要過。為了確保有關發展項目,不會無理侵犯受影響者的權益,不會破壞環境,不會虛耗公帑,這些程序應該存在。不過,政府應該探討當中有甚麼簡化和壓縮的空間。 此外,有些項目就算依足程序進行,仍然不能夠擔保去到最後落實關頭時,不會橫生枝節,遭團體炮轟要求推倒重來,甚至面對司法覆核。 如果不改善這些現象,不止啟德,其他大型工程亦會繼續一波三折。電郵:feedback@singtao.com迷你倉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