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日 星期三
蘇州立法保護古村落 冀望破解兩大難題
中新網蘇州1月1日電 (黃梅)蘇州市新出台的《古村落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于1日起正式施行。該《條例》是全國首部古村落保護的地方性法規,mini storage破解了古村落資金投入和古建築產權流轉兩大難題。 古村落是傳承數千年農耕文明的結晶和歷史文化演變的重要載體,蘇州共有陸巷、三山島、明月灣等17個古村落。隨著城鄉一體化建設步伐加快,古村落衰落、消亡的現象日益嚴重,加強古村落保護已經刻不容緩。 "由於缺乏保護資金,大部分古村落目前只是處於控制保護狀態,沒有得到整體修復。而古村落所在鎮、村,經濟實力較為薄弱,無力承擔高昂的修復費用。"蘇州市規劃局局長凌鳴道出了古村落保護中遇到的資金難題。 對此,《條例》明確,市、縣級市、區政府應當將古村落保護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加大對古村落的投入和扶持,按照一定比例安排落實古建築搶修修繕和古村落日常保護經費,列入各級財政的年度預算。同時鼓勵其他單位和個人採self storage出資、捐資、捐贈、設立基金或租用古建築等方式,參與古村落的保護和利用。 "古建築流轉問題是當前古村落保護工作中的又一大瓶頸。"凌鳴表示,古村落中的古建築大多是因歷史原因和繼承關係取得得,但相關上位法對繼承登記後,如果涉及徵地拆遷時怎麼處理古建築沒有相應特殊規定,對涉及多個不同身份繼承人的怎麼安排宅基地也沒有特殊規定。 對此,《條例》從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的角度,在解決古建築產權流轉方面,明確古村落內的古建築、房屋的集體土地使用權,可以通過保留集體建設用地性質的方式流轉,或者將集體土地徵收為國有後依法出讓。政府可以通過貨幣補償或者產權置換的方式,收購古村落內古建築、房屋的產權,古建築、房屋原住戶符合宅基地安置條件的,可以安排宅基地建房。 蘇州古村落研究專家認為,解決古建築產權流轉問題是條例的一大突破,為古建築最終進入市場提供可能,也有效地解決了以往古村落古建築保護在產權方面遇到的政策瓶頸。(完)迷你倉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