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9日 星期三

強貨幣

迷你倉新蒲崗中國搞開放改革,摸�石頭過河,古巴搞開放改革,跟�中國過河,很多措施以華為師,例如貨幣雙軌制。為了獲取外�, 古巴發展旅遊後,從一九九三年開始發行外幣代用券,稱為pesoconvertible即「可兌換披索」,簡稱CUC。凡遊客到古巴,要將外幣換作CUC 方可使用,兌換時古巴還不忘回敬美國一下,規定用美元兌換的話,增百分之十附加費。故此,前來古巴的遊客,一般攜帶歐羅、加元或英鎊,不帶美鈔。以一年遊客近三百萬計,外�收益對人口不過一千多萬的古巴來說,相當可觀。二十年下來,CUC成了古巴社會不可或缺的部份。不過,CUC 和中國當年的代用券有一不同,此即CUC和本國披索有固定兌換率,一比二十四。古巴平均工資每月三百六十披索,相等十多個CUC,以港元折算,不到二百。我在古巴行走,住民宿連三餐,一天起碼五十CUC,大約一個普通古巴人三個月的薪水。現在,像樣一點的東西或服務都收取CUC,例如街頭的迷你倉出租力三輪車從前收本國披索,現在都要收CUC。這影響民生很大,本來相當平等的古巴社會,貧富分野愈來愈明顯,關鍵在於有沒有門路獲得強貨幣。沒有門路的,就只能用本國的弱貨幣購買劣質商品。我在古巴每天和CUC打交道,卻不怎樣分得出和古巴披索的差別,兩者的大小、式樣相似,尤其照片中這張CUC,和面額三披索的紙幣一樣,都是紅色,都有捷古華拉的肖像。不過,每看到這張紙幣,我不禁疑問:如果捷還在的話,會贊成現在這種走資的改革嗎?也很難說,古巴革命勝利後捷當過財政部長兼中央銀行行長,主管過工業部門,他應當明白,沒有相應的物質基礎,一切理想都是徒然。古巴流行以下這個傳聞:革命後要找人主管財政金融,卡斯特羅在會議上高聲問「有economista(經濟學家)嗎?」捷舉手答「有,我就是。」原來他聽錯了,以為找comunista(共產主義者)。現在的古巴,就是經濟跟共產混在一起搞。古巴景物.十五雷競璇 逢周四至六刊出迷你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