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5日 星期三
One Two低头 One Two
一套《激战》,儲存擦亮了香港电影的票房,截止上星期五,票房已过4,200万。回顾今年暑期票房,第一位是收7,700万的《怪战大学》,《激战》怎追都应该追不到那条数,但神探伽俐略都教我们凡事不要看表面,要深入分析。《怪战大学》有近8成场次是3D放映,票价动辄近百蚊,而《激战》是土炮的2D揼石仔,以每张飞6、70蚊逐张揼返嚟,为起条数,入场人次其实唔失礼。上星期在大公报网页,看到一篇以「从戏院看民生」为题的文章,虽然网站的背景鲜明,但作者的观点中肯,送了一棒给现届政府。文章大意是说自2012年头时代广场UA被踢走转成名店开始,香港市民的娱乐空间已逐步缩窄,一些本是照顾本地民生需要的店铺早已变成名店金铺卖化妆卖电器等。一个只懂照顾游客需要的城市,本土居民难免对这地方失去认同感,然后社会便出现两极,一是宁愿留在家中,对社会不闻不问。二是变得愤世嫉俗,倾向以非理性方法去宣泄不满。而文章最后一句最为点睛︰「想民心归顺,搞好民生是基本条件,YouTube上的指骂短片也能减少。吵吵闹闹的戏码,还是留在戏院上映吧!」实在很难相信文章是来自建制派报章。上星期特首梁振英建议扩大接待自由行能力,口出此言,因为政府拟将青岛、太原及西安三个城市纳入自由行计划,进一步增加自游行数量。一些马屁议员,不单连声叫好,还急急献计要多建酒店及大型商场去应付取求,继续将本具性格的自己易容成别人想爱的模样。《激战》内的张家辉,教导彭于晏做拳手先要打出自己的节奏,然后让对方跌入自己节奏才是好拳手。今日的香港,是完全失去自己的节奏,要像贱辉在擂台上重拾昔日光辉,首先要搵番个节奏,不妨由低学起,One Two、One Two 低头 One Two,只有这样,才可以获得更好的「身心发展」。 (Patrick) art 美术部中秋特色刚过去的中秋节,大家食过咩应节食品?月饼、柚、水晶梨……有冇食过咖哩角、春卷、炸薯条。在某屋苑的中秋晚会宣传单张上,便写明当晚会有中秋特色食品供应,包括咖哩角、春卷、炸薯条。到底是中秋节由印度传入,还是我们早就将这些香口小食归纳为中秋必备佳品?大家的包容性这么高,下年应该会继续有梅菜扣肉月推出,至于中式牛柳self storage、虾仁炒蛋月应该指日可待。晚餐废乐坛香港文化人李纯恩早前在报章写专栏,题目是「香港乐坛之死」,自言晚饭时睇电视筹款晚会,睇到唱歌的歌词「没有一首通顺」,他觉得「现在香港歌坛谋生的人,好像都文盲了」,最后结论是「自作孽不可活,香港歌坛死到今天这地步,活该!」此文章用词尖酸,亦没指名道姓,等同欢迎所有业内人士对号入座,因此引来以黄伟文为首的乐坛中人群起反攻,实属正常。确实,以一席饭一个节目就说香港乐坛已死,是太过片面,古有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今有李纯恩晚餐废乐坛,真犀利。黄伟文指李纯恩是个「连『自黎彼得以后香港就再没有好歌词』这样的话也说得出的人」,香港人总爱批评现今水准差,已成了老生常谈。人喜欢眷恋往时辉煌可以理解,但文化艺术从来是不停演变的过程。例如宋人会眷恋唐诗的工整简洁,元人会缅怀宋词的端庄婉约。不过这种往回看的习惯并没有建设性,因为文化艺术总是以最贴近当代的面貌呈现,以今天的说法,就是最「潮」。广东歌词也是一样,格式变化虽然不大,但取材和表达方式都贴近社会演变。例如从70年代经济起飞而来的团结港人守望相助的歌词;到8、90年代社会稳定物质富裕,为提高生活情趣而大热的离离合合情歌;2000年代政经瘫痪确实是乐坛的低潮期,但2000年代末到现在却产生了大量关怀社会、健康、生命探索的高质歌词。如果这是一个周期,现在正正就是广东歌词重新弹起的时代(虽然乐坛整体在走下坡),而黄伟文刚好是其中的表表者,近年还培养了不少新血,像陈咏谦、林宝、小克等,所以黄伟文嬲唔嬲?伤唔伤心?这问题的答案就跟彭家丽问你「总理唱得好唔好听」一样,你话呢?个人觉得,一个唔识唱歌的总理,比一个唔识广东歌词的李纯恩,伤害性要低得多。(Raymond)「我未试过同一个女人做时,唔系流精液,系流眼泪。」矮小水渠工自称医生,欺骗少女性交,被判监8年。其实香港向来不少此类风化案,此案值得一提的地方,是爆出了被告跟受害人间的讯息纪录,其中一句「我未试过同一个女人做时,唔系留精液,系留眼泪」震撼全香港,比最擅长写色情文学的向西村上春树还要入木三分。此对白已经为将来的风化案set了一个standard,相信短时间内没可能被超越。迷你倉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