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30日 星期一

先瞭解多關心 培養家國情懷

新中國誕生六十四周年,mini storage是闔澳歡慶的大日子,系列活動除為祝賀祖國誕辰及見證國家的成就,更蘊含增加普羅大�對國家的認識、提高國民意識的期許。愛澳門、愛民族、愛國家,愛要奠基於認識、瞭解,才有體諒、包容,同舟共濟,推動國家富強進步。培養家與國的情懷,非一朝一夕。 新中國經歷超過三十年的經濟改革開放,由一窮二白"褲穿窿",至今已成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大國崛起,舉世矚目。但自從內地開放到港澳"自由行",港澳社會逐漸為同胞改了一個"強國人"的稱號,明褒暗貶。從前那些在電影、電視對內地人生活方式描述的場景,如今卻演變為實實在在的矛盾。 部分港人容不得別人挑戰日常生活習慣和價值,內地小孩遊客在公共場所小便、煙民在非吸煙區吸煙、排隊打尖、在地鐵車廂內霸佔座位;新移民在房屋、社會福利及工作佔用了香港本土資源。澳人也驚覺寧靜的生活空間被"自由行"逼爆,走在新馬路要左閃右避,昔日可以優哉悠哉歎茶飲咖啡的地方被"攻陷"。積壓的不滿似在延伸,部分人乾脆成為了對內地人與事處處不滿的"百彈齋主","強國人"、"蝗蟲論"的不斷挑撥,撩起部分港人以至少數澳門人與內地同胞之間的矛盾,彼此漸漸築起一堵高高的圍牆,影響了溝通、互信、共融,值得社會深思。 中華迷你倉化源遠流長,不管從文化的角度,抑或基於政治上的"一國兩制",港澳都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三十餘年的改革讓國家的硬實力強大,但軟實力需更長時間鑄煉,文明秩序等有待提升和改善。說話大聲、動作粗魯、財大氣粗、不守秩序、自我中心,種種被認為是"強國人"的特徵中確有不文明成份,但亦因深層次的文化差異使然。與其認為不可饒恕,何不嘗試從認識祖國入手,嘗試瞭解行為背後的成因。國家也很重視這些不文明的行為和現象,從規範、教育做起,努力改善,相信假以時日,社會文明面貌將煥然一新。如果一味驅逐、排斥,全盤敵視、仇視,以極度狹隘的視野和靜止的眼光看待內地存在的問題,甚至一直懷緬優越,自詡為高貴,貶人為醜陋,最終只會成為井底之蛙,永遠囿於自以為是的小天地中。 澳門要發展成世界旅遊休閒城市,須面向世界;澳門作為中國與葡語系國家的經貿平台,亦要面向祖國內地。如果人們認同澳門的兩大定位,我們的年輕一代,就必須成為堂堂正正的公民、國民、世界人,不要狂妄自大,也不要自卑氣餒;不要被"洗腦"、"盲從",拒絕否定一切的絕對批判。國慶喚醒澳人關心國情,更提醒澳人要在回顧和討論中學會舉一反三,反思反省糾結難解的深層矛盾,更積極地應對發展挑戰,營建和諧社會。 夏 耘 文件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