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8日 星期六

圖文:“布衣參事”陳勇收藏大量抗戰書刊

楚天都市報訊 圖為:陳勇本報記者鄭晶晶今年是武漢會戰75周年。昨日,儲存武漢市政府參事陳勇,向記者展示了他歷時20餘年收集的珍稀抗戰書刊。"1938年的武漢,作家、藝術家雲集、文藝社團林立、期刊薈萃、出版繁榮。"陳勇對記者說,那時,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波瀾壯闊的抗日救亡文藝運動在武漢興起,抗戰文學、抗戰戲劇、抗戰美術成就斐然。記者注意到,這些刊物全誕生于漢口交通路,時間在1937年10月至1938年10月之間。著名建築學家和文史學家張良皋教授回憶,1937年底至1938年10月武漢淪陷前,漢口交通路就是中華民族文化抗戰的中心。當時這條路的兩邊,幾乎每家都在編輯出售抗戰書報雜誌。抗戰書籍是那個時期的精神糧食,人們肚子沒有吃飽過,但信心從未喪失。酷愛研究抗戰史的陳勇,喜歡從故紙堆里尋找與抗戰有關的記憶。20多年下來,竟淘到80多種共300余本與抗戰有關的書刊,其中有不少稀有品種。昨日self storage陳勇拿出3本由丁玲和舒群主編的《戰地》告訴記者,在�多抗戰雜誌中,《戰地》最為神秘。這個雜誌由上海雜誌公司發行,半月刊,地址在漢口交通路62號,僅出版6期,丁玲當時人在延安,是"遙控"編輯該刊物。陳勇說,該刊物在湖北省博物館僅保存有第2、4期,他手上卻有第3、5、6期。陳勇還介紹,1937年日軍侵入山東後,老舍拋妻別子,于當年11月從濟南隻身奔赴武漢。1938年春,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在漢口成立,老舍被推為"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負責人。在他帶領下,"文協"機關刊物《抗戰文藝》出版,最早的編輯部與發行所同在一處,即漢口交通路40號,這也是唯一貫穿至抗戰勝利的文藝期刊。據介紹,《抗戰漫畫》于1938年元月在漢口交通路62號誕生,"三毛之父"張樂平在武漢期間,創作了很多通俗易懂的抗戰打鬼子的漫畫。如今,交通路已不存在。陳勇視這些收藏為珍寶,一有機會就會翻出來看看,跟大家講講。迷你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