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6日 星期四

故事地攤園遊會 前往看不見的城市

香港人喜歡旅行,mini storage尋找喘息的空間。其中理由有許多,而旅行的意義和方式又有幾多種?陳綺貞說離開就是旅行的意義,那麼離開以後會帶回來甚麼?還是甚麼都不會改變?關於旅行,除了實用的旅遊書,網上的遊記;從世上不同角落回來的人們,在面前分享他們的故事,又會有不同的體會嗎?撰文:JaniceLove something的了了,由一年前自由野開始舉辦故事地攤,他相信,面對面的經歷分享比起網絡上的文字圖片更立體。聚集起以不同方式旅行的人,會令更多人知道旅行不一定跟團遊名勝;以自己的方式遊歷會帶來更獨特的故事,一般人都可以做到。年來,他一直邀請有特別旅遊經歷的人於香港不同的草地擺攤、分享旅遊經歷。前來的人可以一邊野餐,或一邊跟分享者交流傾談。沒有消費,陌生人互相分享如友人。一年後的故事地攤園遊會,加入不少本地遊的檔攤,以意大利作家卡爾維諾關於旅途的小說以《看不見的城市》為題,希望大家親身遊歷城市中未曾被留意的地方,道聽途說之後,會去真正認識城市中的不同面貌。活動更於小山丘上人跡罕至的市區草原,樂富配水庫公園舉行,也給參加者一種小旅行的感覺。慢騎主義 最理想的遊歷速度慢騎主義的李先生帶�一輛不再生產的鳳凰牌單車上到山丘上,娓娓道來那輛因太耐用而不再生產的單車故事。這經歷大起大落的代步工具,與社會的發展命脈緊緊相連。單車上載�李先生的旅程,也有它自已的歷程。六、七十年代上海出產鳳凰牌單車曾幾何時是身份的象徵,街上隨處可見。「香港人從前也用它來運貨,車尾上放幾隻豬,旁邊再掛兩隻雞,豬油一直流到車內。修理單車時一打開,��一擁而出。」故事有點可怕,但可見當時單車的負重量很高,不是今天的單車可比。而其設計的精密與複雜度,令香港維修單車的店舖都卻步。然而少人認識,李先生越是珍視。騎�它,經歷多次被狗窮追不捨,到發現煞車停步,才是令牠們儲存下的最佳方法;他發現,在單車上遊歷,是與自然環境最接近的方式。上斜、落斜、下雨、陽光,在單車上的感覺最強烈。「在一本書上說過,單車的速度不快不慢,是遊歷一個地方最理想的速度。」他在面書上成立「慢騎主義」,不時舉辦單車鬼故夜遊團,在單車上,透過刺激的鬼故事讓人認識香港的種種歷史。11號全日遊街 在城市的血管中遊走因一次於失業期間萬念俱灰,突然出走,由將軍澳步行至元朗,從此愛上用兩條腿探索城市的11號,自少愛看地圖,對街道似乎有一種天生的敏感。他每一次穿越城市,都會拍照和記下時間,紀錄旅程。無論在香港還是外國,他都會記�一個目的地,憑本能和太陽辨別方法,穿越城市。他不怕迷路,沒有最終去不到目的地的經驗。不過慣於鬧市中穿越的他,印像最深刻是穿越挪威四野無人的荒涼都市。由觀察者回歸到孤獨一人的覺悟,頓時無法適應。「在街上走有時是進入城市的生活之中,跟乘巴士經過很不一樣。有次我走�走�看見有老人家在曬被曬果皮,一輛巴士經過黑煙就噴向他們。走過幾步之後在想,他們怎麼不察覺呢?」街道有如城市的血管,街上發生的事,反映一個城市許多面貌。這種如此簡便的旅行方式有多少人會試?山中遊子 最美的體會三位山中遊子檔攤上的照片美得不可開交。行山在香港當然不是新鮮事,但幾乎遊遍香港郊野的他們還是發掘到令人驚異的山中美態。從事設計、拍片、攝影的遊子們拍照都很有心思,其中一幅在晚間的海岸上拍到有夜光效果的藍色浪花,一看之下不敢相信香港有這種奇幻的美境,但原來是污染的現象。藍色發光的是有毒的海澡,會吸去過多的氧氣,令其也海洋生物無法生存。他們許多美得不可開交的照片都攝於惡劣的天氣之下,或之後。他們發現,一切美麗的事物背後都有一種強大的力量在發生。不過他們相信,美麗的東西會令付人為了追求而令自己變得更好,或許這就是他們征服山峰那份熱情的源由。迷你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