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6日 星期四
全國版) - (傳統零售轉型的互聯網思維是假命題?
不管互聯網如何改變世界,儲存倉我們現在以及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都還將生活在每時每刻的現實之中,傳統的百貨零售業者,依然需要每天與自己的顧客直接打交道,需要在每一次的交道中給顧客以放心和信任,如果你做不到,那是你的失職。在電子商務越來越風生水起的時代,傳統百貨零售業的轉型成為一個熱門話題,而最近有一個詞語被異常頻繁地提及,那就是"互聯網思維"。有人說,互聯網思維的本質是一種"商業民主化的思維",它所對抗的是強調控制、標準、壟斷的工業時代文明。若要為互聯網思維歸結出一個簡單明瞭的商業原則,那就是"用戶至上"。無論是跨界創新、產品極致、精益迭代、口碑傳播,還是協同組織,歸根結底都是滿足用戶的需求。最關鍵的是,這將成為企業必須遵從的法則而非可選項目。而也有人的觀點則不以為然,認為所謂互聯網思維與傳統經營思路並沒那麼涇渭分明。歸根到底,誰能用最適合當下社會特性的方式,帶給消費者真實可見的價值,誰就是永�的贏家。從商業的本質來說,我個人認為後者的觀點更加接近真相。從商業最原初的意義來說,事實上所謂的"互聯網思維",只不過是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對於產品和服務價值的再一次強調罷了。即使是在傳統百貨零售業受到互聯網強烈衝擊的當下,我們仍然可以舉出很多精彩的例證,來說明傳統百貨零售業的在產品和服務價值提升上的生命力。比如,在臨近聖誕的,北上廣的一些商場走卡通路線,邀來Hello Kitty、機器貓助陣聖誕節,有的走高雅路線,把克羅地亞鋼琴演奏家馬克西姆請到現場進行鋼琴演奏;有的走呆萌路線,直接把南極的企業請進了商場;還有很多商場非常樂於與公益組織合作,為公益活迷你倉最平無償提供場地等資源,既彰顯了愛心,又聚集了人氣。還有更多的價值是體現在無處不在的細節之中。比如在寫字樓密集地域的超市和便利店,除了賣速食便當之外,還專門在不大的店面中特辟餐飲區,安裝了座位和桌子,讓午餐時間緊張的白領們買了便當就能順便就地就餐,工作間歇時也可以來喝杯飲料歇歇腳。比如香港的很多商場,在一樓的導購牌前總有一位溫和親切的"導購管家",在你一臉茫然地在導購牌上尋找信息時,他總會在恰當的時間走過來,以恰如其分的關心來詢問你,需要什麼幫助,充當一份"活地圖"。比如選購一款化妝品,服務人員不是一味推銷貴的,而是在仔細瞭解顧客的需求之後,提出許多可行的建議讓顧客選擇,並誠實地對比每種選項的優劣,並同時考慮到每種組合的優惠程度。當傳統的百貨零售店鋪能夠採取這些行動,你會不喜歡嗎?反正對於我自己來說,這些實實在在的體貼照顧,真的比電腦那頭的店小二自動回複的"親"要吸引人的多。當然,也有一些行為是會直接把消費者"驅逐"出門的,比如促銷價簽上的"數字遊戲",比如毫無意義的會員卡積分,比如請收銀員找幾塊零錢搭車被拒絕……這些都是小事,但卻能讓人強烈地感覺到,自己不被在意,"愛來不來"。不管互聯網如何改變世界,我們現在以及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都還將生活在每時每刻的現實之中,傳統的百貨零售業者,依然需要每天與自己的顧客直接打交道,需要在每一次的交道中給顧客以放心和信任,如果你做不到,那是你的失職。與此相比,或許從某種意義上說,網店小二隔著電腦網絡在鍵盤上敲出一個個"親",或許真的更容易吧。畢竟你不會看到他的表情,他也不用去掩飾假意或者強裝真心。趙新星迷你倉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