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日 星期三

全國版) - (2014,“智慧旅遊”大有可為

嘉賓中國社科院旅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劉思敏廣東國旅董事總經理穀訓才攜程旅行網 資深副總裁湯瀾廣東銀旅通信息網絡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少文南方日報記者 向傑實習生 嚴春灝主持人: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迷你倉旅遊行業細分加速,傳統旅行社面臨微利的困境,OTA市場份額爭奪更加激烈,2014年這種狀態會繼續下去嗎?劉思敏:2014年這種態勢肯定還會繼續。首先,《旅遊法》的實施對這種泡沫有明顯的擠壓,導致旅遊市場的份額從總體上講,會有所縮小。傳統旅行社行業的"洗牌"不可避免,尤其是傳統旅行社的團隊旅遊市場會縮小。但是目前,整個市場還在觀望中,我估計至少要到2014年六、七月份,可能才會出現一個分水嶺。《旅遊法》貫徹實施的是死灰複燃還是良性競爭?年中前,團隊旅遊會處於顯著下滑的趨勢,OTA市場相對面臨著更多的機會。穀訓才:答案是肯定的。但是我們也應該知道,這僅僅是中國兩萬多家旅行機構或是企業其中很小一部分的人做了在線旅遊。也就是說,還有很多很多的機構沒有在做這樣的事情。他們才意識到傳統和在線同時都應該去完善的問題。從這一點來說,在線旅遊的線上線下運營將越來越普及。單從線上的角度看,競爭態勢是一定會加劇的。傳統旅行社的利潤肯定是越來越薄的,但在線旅遊的毛利更低。電子商務的前期投入量是巨大的,只有在達到一定交易量的時候才有盈利的可能。湯瀾:2013年,旅遊行業,尤其是在線旅遊價格戰的規模一再升級,從財報中直接反映出來的就是利潤的下滑,目前可以說已經進入一個"微利"的時代。但價格競爭力也確保了企業的市場份額,以攜程為例,自開打價格戰以來,自2012年三季度起已經連續五個季度保持40%左右的高速增長,犧牲一部分利潤,而換取更多的市場份額,正是在線旅遊行業目前的現狀和策略。另外,移動端已經成為OTA爭奪的新戰場。從"雙12"開始,攜程不斷加強移動戰略,在線旅行社也紛紛跟進。我預計這一價格競爭在2014年仍將持續,在線旅遊將不可避免地進入低利潤時代。不管如何,消費者將大大受益。黃少文:從2013年�多在線旅遊企業加大力度發展或投資旅遊APP等舉措可以看出,更大規模的"攻城略地"將在2014年展開。同時,2014年作為國家旅遊局確定的"智慧旅遊年",移動互聯網領域的競爭除了延續互聯網領域的價格戰之外,也將進一步回歸遊客需求,應用智慧旅遊等先進技術來提升遊客服務,以此增強遊客的粘度,力爭在移動互聯網領域的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主持人:出境游勢頭迅猛,海外酒店、機票等旅遊資源的爭奪會是2014年的一大重點嗎?跨行業的合作會更多地出現在我們的視線範圍嗎?劉思敏:出境游的勢頭雖然迅猛,但實際上也受到"八項規定"的影響,數量減少、檔次下降,導致公務出國的人數下降,可能減緩這種出境游勢頭。這也使得價格會是出境游競爭的一個主要方面。而對海外酒店、機票等旅遊資源的掌控和整合,是提高競爭力的一個重要手段,所以跨行業的合作也將會越來越受到重視。因為只有通過資源的整合,才會產生性價比較高的出境旅遊產品。穀訓才:出境游方面,這幾年來,尤其是在旅遊旺季,都存在著資源短缺的問題。雖然每年的運力在增加,但是每年的客源增長率也在增加。所以這其實是運力的增長和客源的增長之間匹配程度不一致的問題。而在很多熱點的旅遊線路和旺季時段里這個矛盾沒有解決好。跨行業的合作我相信是一定會出現越來越多的。這是未來行業競爭的一種態勢:主業不一定能獲得利潤,但是從跨界經營中能獲得利潤。比如,微信本身是不收費的,難道說它就不掙錢嗎?它一定掙,只是通過跟移動、聯通等的合作去掙罷了。旅遊行業也是這樣的。主持人:以前人們出去旅遊,旅遊資源品位往往是影響遊客選擇的重要因素,但是環境汙染日益嚴重,在未來的日子里,旅遊目的地環境因素會是影響人們選擇目的地的重要原因嗎?劉思敏:未來大家肯定會比現在更加重視環境問題。現在也有不少目的地打出一些類似"賣空氣"的營銷噱頭。這種特殊的吸引力客觀上是存在的。旅遊產品主要分為觀光、度假和特種三大類型。而其中,度假這種旅遊產品對於環境,尤其是氣候等的要求是最高、最明顯的。換言之,環境的狀況,特別是空氣的狀況,會直接影響到度假旅遊的發展。可以說是最直接相關的。因為度假旅遊主要追求的是休閒和身心的健康。但是對於觀光旅遊產品和特種旅遊產品來說,這種影響就沒有這麼明顯。比如說,到北京看故宮,空氣的質量對它的影響就不會那麼直接——好奇心會超過對空氣的關心。湯瀾:旅遊目的地的環境因儲存倉,已經成為人們出行的重點考慮因素之中。面對霧霾天氣,作為旅行社企業而言,可操作的是在行前對遊客做好出游提示,在行程編排上,盡可能多考慮霧霾天氣的影響。此外,我們也開始注重生態旅遊產品的開發,注重開發偏向自然體驗,提升遊客的旅遊體驗。主持人:放假安排的出台,2014年少了幾個三天假期,這對旅遊出行會造成較大的影響嗎?十一黃金周會比去年更加擁堵更加火爆嗎?劉思敏:我認為假期變化對出行的影響不會太大。盡管三天的假,會讓人更從容、更淡定一些,會促進對周邊旅遊需求的釋放,但是所謂的"三天小長假"在本質上和雙休日沒有什麼區別。而且不調休的假不會對正常工作、生活節奏產生直接影響,還可以讓人更從容淡定地安排其他假期的旅遊活動。因為當假期非常凌亂時,人也會"不淡定"的,會非常糾結和焦灼。所以,假期變得可預期和有規律性的話,實際上是有利於大家去安排自己的旅行和生活的。今年"十一"黃金周肯定會更加擁堵。我估計今年兩會期間、"五一"前和"十一"前後,要求增加黃金周尤其是恢複"五一"黃金周的呼聲可能會再次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穀訓才:2014年我們的假期有春節和"十一"兩個黃金周和其他的一些法定小假期(除元旦外,其他都是三天)。比起去年,是有一些小變化。但是我認為這些小變化並不會直接影響到我們旅遊本身的形式。2013年我們的"十一"黃金周發生了景區"井噴"堵塞的奇怪現象。我覺得這個現象還與《旅遊法》的首次實施有很大關係。這是一個很特殊的時期,很多旅行社還吃不准政策、把握不好自己的節奏——不知道孰對孰錯。在這種情況下,有些旅行社就放棄了業務——這是其中一個原因。另一原因,就是盡管過去很多旅遊產品,為了彌補直觀的低價,實際上增加了自費景點和購物,但《旅遊法》實施後,直觀的價格增加,顧客就感覺漲價了。所以,我認為,2014年的"十一"不會再出現這種奇怪的現象,不會比2013年更擁堵的。湯瀾:放假方案的出台後,2014年少了幾個需要調休的三天假期,但並沒有抑制人們的出行願望。元旦旅遊產品相比去年也是有增無減,其中以短線出境游,"一南一北"的休假游和周邊休閒游最受歡迎。今年放假方案保留了春節、國慶這樣的七天長假,也保留了五一等小長假,調休的次數減少了,其中兩個七天長假的保留,對整個旅遊市場,甚至全球旅遊市場都會有重要意義。預計今年長假旅遊需求仍然將會集中爆發,春節、國慶將形成兩個旅遊黃金周,目前已經有最"心急"的旅遊者,甚至已經預訂好今年國慶的旅遊產品。主持人:國家旅遊局確定今年為"智慧旅遊年",對此您認為廣東在此方面基礎如何?應當如何後續發展?穀訓才:智慧旅遊是沒有一個準確的定義的。智慧旅遊可以是電商、高科技的旅遊,也可以是參團的、固定的旅遊,還可以是以觀光為主向休閒、度假方向轉移的旅遊——並不是一定要實行電子商務化、智能化、一切以電子為核心主導的出行才叫智慧旅遊。"智慧"的意思應該是更加科學化、更加合理化、更加人性化。智慧旅遊應該是讓旅遊真正滿足消費者出行的愉悅心情,旅遊經營者和旅遊消費者都能達到自己的理想目標。廣東在這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廣東在全國算是一個很大的市場了,但是,我們的旅遊人並不是最幸福的,我們的旅遊企業也不是經營得最好的。因為我們的競爭過於激烈了、我們的某些經營模式過於靈活化了。所以很多時候我們是賺到聲勢了,但沒有賺到錢。所以,我們廣東的智慧旅遊還有很多工作要做。"窮則思變",如果不思變,我們就會落後。反之,如果我們反思,覺得自己落後,那自然就會思變了。黃少文:廣東在"智慧旅遊"方面的基礎並非薄弱,從2008年開始就有電子門票面世,接著是電子導遊、手機APP、智慧旅遊快速通道、自動售/換票機、虛擬景區等,有大型旅遊景區自主開發設計的,也有第三方技術企業提供技術支持的。廣東"智慧旅遊"的後續發展,可從政府引導、技術合作、推廣普及等方面著手。政府引導方面可由政府及相關部門制定相關的政策及設立扶持資金,引導及扶持景區、酒店及旅行社等旅遊企業應用先進的智慧旅遊技術,為遊客提供貼心周到的便利服務。技術合作方面主要是針對技術能力有限的中小旅遊企業,可跟技術能力較強的科技公司進行合作,從而幫助提高中小旅遊企業的信息化服務水平,逐步實現"智慧管理"、"智慧營銷"及"智慧服務"。另外,"智慧旅遊"做得再好,不推廣普及,用的遊客少,自然起不到便民、利民、惠民的作用,同時也不利於廣東"智慧旅遊"的整體發展。南方日報記者 向傑實習生 嚴春灝迷你倉最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